第534章上盛下虚(2/5)
人,哪怕再没有架子,都不会和一位年轻医生说什么互相交流这样的话。
像晋安平这种老资格的名家医手,哪怕再亲和,面对晚辈,自然而然的指点说教那都是给足了面子了,谈什么交流?
晋安平说的交流,自然也是客气的说法,可晋安平之所以如此客气,正是因为云珩的出身。
出身这个东西真的是太可怕的,这种影响是不知不觉的,是无形的。
“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分,从患者的症状来看,正是内风,也符合西医脑梗死急性期的判断”
云珩缓缓道:“从脉证来看,患者的情况是风初起,上盛下虚,头晕,舌根发硬,走路不稳,上盛因而头晕,下虚因而不稳”
“既然是风初起,上盛下虚,我觉的应该用镇肝熄风汤潜镇熄风,同时可以考虑加入肉桂,引火归元,让阳气不至于随肝风而上腾。”
“这个病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肝风渐平之后,上盛下虚的现象得到缓解,等患者的头晕减轻,走路平稳,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加入活血通络的药物,活血通络,通降阳明”
“好,说的好。”
晋安平笑着道:“怪不得世杰对小云你推崇备至,今天我算是见识到了。”
云珩前面的分析,虽然不错,却也没有让晋安平过于惊艳,可云珩却能想到在用镇肝熄风汤的同时加入肉桂,引火归元,这就让晋安平有些惊讶了,这样的思维,哪怕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医往往都难以考虑周全。
而最让晋安平吃惊的则是云珩后面一句话。
在现实,不少人对医都有一个简单的划分,准确的说医医生可以划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照本宣科,准确的说就是对照病症,运用经方,死搬硬套,就像是做题一样,做过的题,老师讲过的题,会做,有了变化,就不会了。
这个阶段的医医生可以说是最多的,哪怕是一些医学生,也可以做到。
现实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有些医学生,看医书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某位亲友的病症和书描述的一样,然后用方,病治好了。
这样的例子放在现在少一些,毕竟现在人不会轻易相信人,对医生的要求高,行医也有门槛,可放在以前,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