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神通广大(3/6)
没有了安全感,倒像是自己被绑架了似的。由此可见,阿兰德龙这家伙的底色,弄不好真不是那么干净。他在银幕上的枭雄风范也许压根就不是演出来的。要套用几十年后国内某位小眼睛明星说过的话,那就是,「黑社会有什么不好演的,我有生活啊。」于是没辙,宁卫民回到房间就打电话给了皮尔卡顿的助手高田美,请她代为帮忙联系保镖和租车的事儿。想了想觉得或许戛纳已经不好找了,就又补充说,不行哪怕从巴黎调人来也没关系,费用他不在乎。而他也压根就没敢让松本庆子跟自己上车,只是单独赴约,坐两个「保镖」的车去和阿兰德龙见面。不过有一说一,阿兰德龙办事虽然有时候有点用力过猛。就像这两个保镖,人选尽管不太符合宁卫民的心意。但他这种雷厉风行,自作主张行事风格,在某些事上还是挺让宁卫民满意的。就像落实《李香兰》展映一事,还有在影节宫地下市场买展位的事儿。当宁卫民来到影节宫附近的咖啡馆时,具体条件阿兰德龙已经基本替他都谈好了。展映的时间放在影节开幕之后的第三天,上午一场八十人座的放映厅,下午一场三百人座,上午场十万法郎,下午场二十万法郎。展位最早也得四五天后才能有空缺,大概一个标准摊位是二十万到三十万法郎。对此,宁卫民也别无异议,虽然有点小贵,但那是对经费不足的影人来说的,对他可不是多大问题。毕竟这是临时插队,能这么痛痛快快把事儿定下来挺好,要比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可强多了。所以他到了之后也就是在阿兰德龙的介绍下和组委会负责展映工作的一个法国人认识认识,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吃了顿早餐,顺便着闲聊了不少电影节的花边新闻而已。??????55.??????等到吃饱喝足,几个人一起回影节宫的组委会办公室,宁卫民来签字交钱,这事就算是基本定下来了,毫无波折。唯一值得一提的,倒是宁卫民又通过阿兰德龙,发现一个匪夷所思的电影节潜规则。敢情对于真正的国际大腕,戛纳电影节组委会规定了付费采访这一生财之道。举个例子,今年竞赛单元《酒心情缘》的美国导演巴贝特·施罗德的采访价是一万法郎,而去年马丁斯科塞斯带着《八小时之外》来戛纳时,采访费达到了一万五千法郎。至于像阿兰德龙这样没有影片参展,只是来凑热闹的人,只要咖位足够,每个记者也需要交五千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