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编外部长(3/4)
地面,油漆墙围的标准相比,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至于为什么这么急,也是有合理理由的。主要就是宁卫民在想办法替迁走居民的事儿彻底收尾。要知道,第三个七天的搬迁周期,那些要求房子的住户只成功搬走了十几户。最后还是剩下了五六户居民不肯走。毕竟房子这种事儿灵活性太大了,宁卫民买到的房子又条件不一。或许是跟其他人拿到的房相比较差了点意思,或许是因为对房子的条件还心有不甘。反正这剩下的几户人家,确实没相中满意的房,哪怕放弃搬家补贴也要留下继续等。那么宁卫民肯定是不乐意再行投入资金和时间,再买一批房让他们选择的。自然而然,他就得打另外的主意哄得他们满意——搞精装修。说白了,最简单的一个道理,货卖一张皮嘛。就连卖菜的都知道得在菜上撒撒水,显得鲜灵一点,会让生意更好。那么与之同理,房子这事更是这样。三十年后的许多高档小区其实都是靠样板间来打动客户的。更何况宁卫民既有对未来生活,时尚演变的了解,又有坛宫可以报销这笔费用的便利。他完全没道理不这么干啊,这就是他的独特优势。事实也证明,这一手的效果绝对是杠杠的。二十天之后,当然所有的六套房焕然一新。那些有意成为钉子户的住家们,一看房,就走不动道儿了。在他们的眼里,这些房子的的确确就是金銮殿的样子。这甚至包括那打一开始在见面会上就表示不想搬走的那个住户。他看第一套两居室的时候就相中了。居然也不顾邻居们的情分了,当众跟所有邻居们表示,死活就要这套啦,谁也甭跟他抢。就这样,没两天,这些住户们也全都高高兴兴的搬走了。宁卫民一算账,迁走这些居民,总共耗费了将近十八万元。可他也因此落手里六套学区房。未来这六套房的升幅,足以抹平一切搬迁成本,甚至还有的赚。如果再加上工程款占坛宫的便宜,应该说他这时候迁走居民再明智不过了。何况他还借着这事儿和街道、房管所、派出所结成了相当良好的关系。这也都是收获啊。总之,怎么看,这都是一笔毫无后患之忧,很划算的买卖。让他没法不为自己的“杰作”和“手段”感到满意。尤其是当他看到《光明日报》上刊登的一条头版消息后,更是抑制不住得意,发自内心的乐了。因为那是在“福建省厂长经理研究会”上,与会的五十五位国有骨干企业的厂长经理联名发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