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其他类型> 国潮1980> 第二百九十三章 假大方(2/3)

第二百九十三章 假大方(2/3)

,可那也是政府的基层机关啊。仅仅花了这几百块钱,便能获得整个街道办上上下下的好感,能买到一级权力的鼎力相助,难道这便宜占得还小啊?再不知足,他宁卫民简直都不是吝啬小气了,而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至于这件事中最关键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宁卫民就能用这么低的价钱就拿到红联厂的货?为什么他就可以不受红联厂相关制度规定的五折限制其实其中的诀窍特简单,全靠一句老话啊——制度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既然任何制度都是靠人来制定和执行的,那变通一下,找个空子钻一钻就好了嘛。确实,按照相关规定,作为服装生产企业,库存积压产品只能按五折发卖。可同时,对于产品因为意外而破损,企业在处理程序上却有着充分的自主权。这就是说,只要红联厂领导首肯,愿意签个字,把一部分产品认定为意外损耗。然后打个报告,走个程序,就可以彻底销账了。即便是这批产品变得一钱不值,也没人会真正为此负责。这点经济损失对接外单的红联厂根本不算什么。用企业接外贸订单的利润背下来就可以了。说白了,其实这就是一场文字游戏。跟宁卫民在斋宫一开始用优惠的噱头、搭售的方式,来卖工艺品,道理是一样的。总价不变,只要在项目上和数量上做点花头就好了。这一项多报点,那一项少报点,最后一平均分摊,价钱也就下来了。还有瑕疵品呢,价格能低至三折二折,但这又是另一说儿了。这就是宁卫民最终以低得不像话的均价吞了全部的库存品和瑕疵品的真正原因。不能不说这法子简直太顺理成章了!不是闹耗子了吗?那报损就是合情合理的事儿啊。再说了,库里搁置的时间久了,也难免潮了、霉了、糟了,这都是可能的。反正库存衣服,究竟是不是达到破损标准,还不是厂里一句话的事儿嘛。这样的内外达成共识的交易,根本不会有什么人去质疑或去责问。要不怎么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呢?只要账面上过的去就行啦!不过说起来,这笔意外的大生意能够谈成,最让宁卫民感到欣喜和痛快的。其实倒不是红联厂非常顺利就认可了他出的主意,同意就这么办了。而是在于双方商量价钱的时候,红联厂一方简直大方的要命,痛快的惊人啊。要知道,如果正常的情况下,其实数额越大的单子,价格谈判就越难。这是宁卫民在前世得出来的经验。就拿他的老本行来说。如果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