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浮桥(1/5)
十月。
秋汛结束。淮河水流放缓,河道宽度也收缩。选择这个时间渡江作战,韩信觉得最为安全。
选择了淮河上一处河道狭窄的河段。但是虽然狭窄,也有500米之宽。河道狭窄的地方水流都会急一些,这都是常识。
不久之前,韩信安排李左车去寻找和督造了一批木船。船不大,只有三丈长半丈宽。这样的木船连凑带造,也有百条多一点。就停泊在淮河北岸。
这个动向被英布方面探查到了。英布计算,这样的船大约一条能装载30名甲士,百条一次也不过能渡3000人。便放了五千人在河流下游几里做防御,算是有备无患,英布相信韩信不会那么冒失把大军命运放在这百条船上。
但是韩信却早就做好了准备。安排工匠用麻绳竹索把这百余条船连接好。又在北岸沉下巨大的石锚和牵引柱,固定住船只。一切准备就绪,这一日韩信下令全军准备渡江,已经连接成一排的木船就被推到江中。船只以牵引柱为中心,以船队为半径,在淮河之中甩出长长一根链条,最末的船只刚好靠上南岸。
旋翼机先一步抵达南岸,把地锚牢牢固定住。
那条船上的士兵跳船,将船固定在地锚上,船队就稳稳的成为一条横在江面的船链。
每条船上的士兵立刻将准备好的木板铺设搭建在相邻的船之间,立时就成了一条大道。
整整一丈宽的一条浮桥,横跨淮河。
500米距离转瞬可达,第一批5000突击士兵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抵达对岸,设置了前卫哨。大部队接续而至。英布设置在淮河南岸的守卫部队发现的时候,已经有五万秦军士兵在淮河南岸扎下了大营,后续的人马辎重甚至大四轮拖拉机也都开上了浮桥。
军中的匠师计算,这桥可以容纳十吨以内的车辆慢速通过!
是的,浮桥。
这个时代工程技术还不足以快速建造一座跨越数百米的桥梁,但是用木船木板搭建浮桥,技术上并无困难,难处只在管理,在于如何骗过、瞒过英布。
英布读书少,容易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