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吾父耶和华> 第22章 生活(4/6)

第22章 生活(4/6)

些往日的农奴与底层自由民梦寐以求的想法。

    制度的优越性究竟表现在哪里?

    这正是优越性的体现。那些相信旧制度,承认贵族可以骑在农奴脖子上的人,注定面临饥饿的命运。

    更可流通的粮食意味着更多的非农人口。

    尽管粮食生产总量未必提高,但城镇与非农人口却在飞速增长。

    这些非农人口包括铁匠铺的铁匠、肥皂厂的工人、硝石矿的开采者,以及阿尔哈迪镇酒馆的招待,甚至是整整一个团的职业士兵。

    那是两千五百名,正在脱产接受训练的士兵,他们每周吃着1磅起步的肉食,高强度训练至少两天。

    这些人才是“天国”即将到来的基石,成为萨拉丁集结兵力进行“缴匪”行动时未曾设想的敌人。

    如今,萨拉丁已决心集结军队,首先要拔掉自己身后这根名为“外约旦”的毒刺。

    ……

    这个世界存在人世的天堂吗?

    每当阿泰尔·伊本-拉阿哈德行走在这因战乱而荒凉的土地上时,他总是不自觉地这样询问自己。

    残暴、不义、掠夺、杀戮、虚伪、傲慢、贪婪……在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中,仿佛一切都已偏离了真主的旨意。

    祈祷、禁食、施舍、朝圣、纯洁、圣战和殉道,这信仰的七支柱,在他眼中似乎也无力改变世间的苦难。

    阿泰尔常常觉得,那些无助的祈求不过是时代悲歌的微弱回响,在旷野的风声中轻易就能消散得无影无踪。

    但总有些人,选择超越传统的束缚,不再祈求死后的天堂,而是试图以人力让天国降临人间。

    他们不愿等待遥不可及的救赎,而是要用自己的手、用自己的信念,将一片平和与公正带到人世间。

    阿泰尔·伊本-拉阿哈德所信奉的教派是尼查里·伊斯玛仪派,而他所属的教团也有着这样的理想。

    在里海南岸的群山里、在东地中海的黎巴嫩群山中,一座又一座的城堡拔地而起,圈出了一个与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

    那片宁静的土地,被他们视作世间的伊甸园,是在血与火中为追随者们开辟的避风港。

    “在马斯亚夫那里,人们可以找到天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