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王牌产品面世,改革开放来了(2/8)
采用流水线模式,但整体流程都得学习,这样工作的时候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布局。服装厂还没有那么多的裁床,也不需要一人一张裁床。于是十几张裁床前,每一张都围了三四个女工。她们根据张红梅的指导、学着金春花的样子,小心翼翼铺放布匹,那紧张感几乎扑面而来。“缝制才是大头。”张红梅坐回椅子,语气带着一种工艺传承者的庄重,“这个咱们都清楚,记住了,工序一环扣一环,乱不得。”“先得‘粘衬定型’,咱们现在已经有高温熨斗了,这是宝贝。”老师傅做了个熨烫的手势。“领口、门襟、袋口这些关键位置,敷上裁好的有纺衬,高温熨斗压上去,滋啦一声,温度、压力、时间,都得拿捏死。”研究风衣二十多天,张红梅等人自然不是只看不干。现在辅料已经加工出许多半成品,就像领口、袋口这些部件就已经裁剪好了,只等着使用。风衣主体先行裁剪,然后便是配件的加装。女工们手忙脚乱的开始排队使用高温熨斗。出于对布料的珍惜,她们务求一次成功。张红梅这次不光看,还在旁边指导,就这样一件件风衣轮廓便成型了。她很满意,竖起手指继续指导:“肩章得上0.1公分宽的明线,针脚要匀得像尺子量过——这个很重要,咱们不能砸了汉唐服饰的招牌。”“袖袢通常是三层料子迭合,这样你们记住了,必须要缝三道加固线,针距密度得有保证,不能少于每三公分十二针;最难的是斜插袋……”她亲自拿起一件风衣半成品展示:“好好看、仔细看,袋口角度、袋布大小、缝合位置,差一点就歪斜不服帖,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坎儿,得反复校准,老师傅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钱进抱着双臂在门口看。今天有雪,窗外风声很大,卷着雪粒扑打在玻璃窗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炉火熊熊燃烧。厂房里温度颇高,加上女工们有些紧张,不少人额头带汗。“主体缝合是骨架。”张红梅大声指导,“前后衣片拼合上袖子,关键是袖笼这里……”她指着图纸上肩部与袖子的连接处,又拿起袖子在风衣主体上比划:“大袖片和小袖片接合的地方,对位刀口必须严丝合缝。”“都注意了,这里很容易出毛病,缝歪了、吃势没留好,胳膊抬不起来,或者腋下鼓个包,那要么影响穿着要么影响美观。”到了这里金春花也提醒了一句:“都好好学,这里是关键。”“为了调试这个袖笼弧线,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