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论大刘的多元宇宙变体(bushi(2/7)
擎天柱想了想,回答道:
“塞伯坦也有过类似的理论,但我没什么深入研究。”
陆明点点头:
“我猜也是。
“所有智慧生命都免不了这些思考。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人择信息不完备假设,对这种惯常看法,有了进一步的拆解:
“塑造不同宇宙的,并不是‘选择’,
“而是‘选择’之后失去的部分。
“是‘未选择’。
“说得再具体一点,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选择’,就是‘熵增’的方向。
“这个‘个体’,是宏观概念——无论一只蚂蚁还是一个种族,在宇宙面前,都属于‘个体’。
“我们都知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抵抗自身的熵增,人类科学家薛定谔曾经断言,“生命必逆熵而行”,
“但对个体而言,熵增其实是无法避免的趋势——我们选择的、努力的、坚持的所谓‘逆熵’,其实只是选择一条路径,去与熵拉扯罢了。
“甚至可以说,生命是一种西西弗斯式的徒劳,是亲眼见证熵增的绝望修行。
“生命的逆熵之路,其实是选择了一个视界,去目睹熵增。
“而宇宙万物的生机,恰恰存在于我们的注视之外——
“那些‘未选择’,便是熵的盲区。
“这并不是说熵增在观测之外不存在,
“而是在生命的观测之外,熵便有了更多可能。
“这一假设提出,在观测和选择之外,熵增的路径丰富多彩起来,进而导致了平行时空的出现,决定了诸天万界的诞生。
“亦即,不是‘得到什么’决定一切,
“而是‘失去什么’,决定了一切。
“塑造一个现实的,不是熵增的方向,而是熵增之路外广阔的未选择。”
报应号空旷的走廊中,只剩下人类和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