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代表团(1/4)
这位苍老的老人就是乾国代表团的使节,也是这次行动真正的话事人,沈中庸。
“也就那样,没感觉好在哪里。”另外一旁的随行人员全程都是鼻孔朝天,压根就没正眼看过这些东西。
沈中庸垂眉,轻轻摇头,没有回话。
如果不是这次天明王国起义,恐怕朝廷是绝对不可能会考虑来这边买东西,也绝对不可能放弃内心的那种自傲。
在乾朝廷中。
民族矛盾是要远远高于国家矛盾。
因为那些官员深刻的明白一件事情,洋人要的只是钱,只要给钱给资源,量全国之物力皆与国之欢心,洋人就自然而然的会离开。
但是……
某一个民族不要钱,只要他们死!
而这次的天明王国起义,声势浩浩荡荡,是乾朝廷统治几百年的时间中从未有过的存在。
所以让原本都各有心思的官员在这一刻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团结。
随行的另一位官员冷声揶揄道:“如果没有用,那么耶律哈大人的军队为何会被洋人打得丢盔弃甲?”
“还有,听说打输了后,耶律哈大人的主将一日狂奔三百里,那些洋人的军队别说抓到他,连尾巴气都吃不到,”
“回来后还做个样子,不敢死,跳进小池塘里洗个脚,声称水太浅了,淹不死自己,百姓都戏称以死殉国水太凉,天气回暖再投江。”
两位官员平时都不对付。
至于为啥将两人安插在同一个代表团中?
自然是因为内部实际上是有两方势力。
一方是乾王朝的统治基础,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北羽人,另一方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了几千年的中庭人。
不是乾王朝不想重用北羽人。
而是在镇压天明王国起义的战争中,这些家伙是真的没用。
如果真依靠这些酒囊饭袋,那位科举落榜生早就将势力给扩张到京都范围内了。
所以就不得不启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