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收获(2/3)

量的粮食重新流入市场之后也恢复到原本的价格。

    除却驿馆街道上若有若无的血渍,以及官吏人数锐减的衙门署衙,杭州府似乎没有发生半点波澜。

    "在其位,谋其职。"

    "本王现在是越来越理解父皇了。"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之后,嘴角勾勒着一抹苦笑的朱棣便微微眯起了眼睛,于脑海中拼凑出朱元璋的音容样貌。

    昔日他在北平坐镇的时候,虽然没有刻意关心过南京朝局,但多多少少也知晓朱元璋在治理朝政时所展现出来的铁腕手段,尤其是面对乱臣贼子时的"刻薄寡恩"。

    在某个辗转反侧的深夜里,他也曾不止一次的在心中嘀咕,认为自己父皇的手段过于"冷酷严苛",行事作风与昔年的那位秦皇简直如出一辙。

    不过这一次,当他切身处地的感受到,因为某些乱臣贼子的"肆意而为",究竟对寻常百姓们造成了何等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创伤之后,却是瞬间感同身受。

    乱臣贼子,皆该杀!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像是感受到了朱棣身上那由内而外的颓然,曹爽眉眼间中的笑意也是消失不见,转而在朱棣和身旁颍国公傅友德等人有些愕然眼神的注视下感慨道:"从胡惟庸,到李善长,这满朝的文武百官,有几个是干净的?"

    诚然,纵观历史长河,在无孔不入的锦衣卫监管下,以及"洪武四大案"的震慑下,绝大多数的洪武官员们还算"清廉",只是当拥有莫大影响力和无上权柄的朱元璋撒手人寰,这些常年处于高压之下的官员们瞬间"原形毕露",贪腐之风开始在大明的官场上生根发芽。

    到了明朝后期,朝中官员贪腐的情况已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哪怕是朝廷用以向九边将士支付的军饷,或者救援地方的"赈灾款",都能被一级一级的瓜分。

    "先生,慎言。"

    吞咽了一口唾沫之后,朱棣便是有些惊恐的叮嘱道。

    在亲眼见识到了杭州府那些官商"翻云覆雨"的手段之后,他再也不敢小觑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如若这大明朝的官员都像杭州府的那些"乱臣贼子们"一样庸碌贪腐,这天下的百姓们哪里还有活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