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转基因,就不会有人类(上)(1/5)
在中科院的一间宽敞的会议室里,四周的书架摆满了各类专业书籍与研究资料,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中科院院士张启、何祚庥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张洪林研究员,还有科普作家时空通讯围坐在一起,他们面前的茶杯里升腾着袅袅热气,而即将展开的讨论,热度丝毫不亚于这热气。
今天,他们相聚于此,准备进行一场关于科学前沿话题的深入交流。
“今天把大家聚在一起,是想聊聊最近在基因研究领域的一些新认识。”张启院士率先开口,目光中透着对科学探索的热忱,“这基因研究可是越来越深入了,感觉每一次突破都在改写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就拿前阵子我们团队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来说,新发现的那几个调控因子,完全颠覆了以往的理论模型,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基因与生命现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何祚庥院士微微点头,接过话茬:“没错,基因这东西,别看它小小的,却掌控着生命的密码。就像我们研究物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一样,基因领域的研究也在揭示生命最底层的规律。从量子物理的角度看,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与基因的突变、重组之间,说不定也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这种跨学科的思考,往往能为我们打开全新的研究思路。”何祚庥院士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在脑海中构建着物理与生命科学之间的桥梁。
这时,时空通讯笑着说:“二位院士说得太对了。基因,也就是遗传因子,作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虽然肉眼看不见,却决定着一切生物的特性,从生命的种属到生老病死。现在大家热议的基因工程,更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还记得我之前为了撰写关于基因工程的科普文章,深入研究了大量的实验案例,其中有个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植株的实验,经过多代培育,棉花不仅成功抵御了棉铃虫的侵害,产量也大幅提高,这就是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时空通讯说得绘声绘色,仿佛将大家带入了那片充满希望的棉田。
“基因工程?”张洪林研究员好奇地追问,“我在中医领域研究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调理,对基因工程这方面了解不算多,能详细说说吗?我一直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