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都市言情>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中科院和北大宣布转基因有毒?(7/10)

中科院和北大宣布转基因有毒?(7/10)

氨基酸。而且数据没有表明D-型氨基酸在转基因玉米中明显高于相应的非转基因玉米。



    所以,非转基因食物中就含有D-型氨基酸,转基因玉米的D-型氨基酸并不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品种;从实验小鼠看,D-型氨基酸主要是由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而并非食物原本的D-型氨基酸决定;D-型氨基酸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神经系统中有重要作用;从实验小鼠看,D-丝氨酸水平高,小鼠的表现的智力测试成绩也高;部分D-型氨基酸已经作为治疗神经性精神疾病的矫正药物;人类肠道和细胞内都有稳定D-型氨基酸水平的分子机制。



    关于草甘膦的必要背景知识补充:



    草甘膦相关的毒性:农达中表面活性剂>农达>草甘膦酸>草甘膦丙胺盐;其中表面活性剂主要成分跟洗发水和沐浴液中的相应成分是同类,都是环氧乙烷与丙烯酸酯类的共聚物。



    草甘膦具有较强的络合金属离子能力,最早合成出来就是草甘膦酸,是作为除锈剂使用的,后来才发现其除草剂性能,成为了着名产品。



    结合了金属离子后的草甘膦更难被植物吸收,因此生产厂商在说明中都建议不要用硬度较高(钙镁含量高的)的水来稀释草甘膦母液。



    《基于手性D-氨基酸的毒理性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1. 文不对题



    此论文题目是:基于“手性D-氨基酸的毒理性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研究”其相应的英文标题是Biosafety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based on the toxicology of the chiral D-amino acid,作者声称这是研究D-型氨基酸的毒理学工作,但通篇没有任何动物活体实验,都是试管实验或细胞毒性试验,因此不符合毒理学研究基本要求。表明作者对毒理学研究思想和方法的认识是错误的,其结论自然没有毒理学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 此文作者对于“实质等同”的理解和解读有偏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