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和北大宣布转基因有毒?(3/10)
入到破坏DNA的事业之中,绝不干别的,连平均一个D-型氨基酸分子能损伤多少DNA都给算了出来。于是得出结论“转基因食用油中的D-型氨基酸对DNA的损伤度令人担忧”。我不清楚他们目测出非转基因大豆油当中的D-型氨基酸的含量是多少,也许非转基因大豆油中的D-型氨基酸是经过社核心价值观改良的,根本不值得担忧,所以作者提都不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面证明D-型氨基酸可以破坏维生素C和E的实验差不多也是这种套路,我就不多费唇舌了。
而文章写到后面,感觉作者已经进入了一种不知道自己在干啥的状态。他做了一系列不同氨基酸对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如果说前面作者展示的还是支持自己观点的数据,实在不行就目测出实验结果支持自己的观点,到这里,作者干脆什么数据都一股脑往上贴。从文中的数据来看,无论是作者批判的D-型氨基酸,还是生物能正常利用的L-型氨基酸,都是有时候对细胞有利,有时候又能对细胞不利,自由率性,全无章法(我个人觉得多半是因为作者实验不稳定),但是作者就是可以从中得出只有D-型氨基酸不利于细胞生长,但是L-型氨基酸则不会的结论。
作者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实验讲了自己做了多少次重复,也没有对任何一组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当然,好多都是目测的,确实不太好统计),但就是信誓旦旦地宣布了自己的结论。作者一个机制检测都没做,甚至在最后养细胞的阶段连细胞的DNA是不是真的有损伤都不知道,但就是言之凿凿地说明了主要原因。反正到这里,文章的主体部分就结束了。
咦?不是说好论文分两部分吗?关于草甘膦的那一大段逻辑跳跃我还没搞明白是咋回事呢。对,作者在论文的摘要和引言部分对此大谈特谈了一番,让我觉得这个怎么也得占到论文主体一半篇幅的样子,但结果作者对此除了在结尾讨论中抛出了几个假设以外,啥实验也没做,啥结论也没说,在结论汇总的部分甚至都没提这茬。真的是处处都不按套路出牌呀。
实在抱歉,这可能是我写过最不正经的论文评议了,但是面对这种视同儿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