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都市言情>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中科院和北大宣布转基因有毒?(2/10)

中科院和北大宣布转基因有毒?(2/10)

就是D-型氨基酸,以下统一为更为学术的名称:D-型氨基酸)会破坏生物体DNA(我们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主要是L-型氨基酸),还会破坏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其实这里作者偷换了概念,不过鉴于后面槽点太多,相比之下这个真不算啥了)。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作者直接把两种D-型氨基酸、亚铁离子、一种酶和DNA直接混在了一起,结果,DNA被降解了,转基因食品果然好坏哦(认真脸)。



    唔,这个倒是让我想起了当年那个直接把精子丢进可乐来证明可乐杀精的经典实验。好吧,可能是因为跨领域的关系,也许作者们刚好都不知道人体内的DNA是在细胞核里面的,他们说的那种酶是存在于细胞质里面的,而亚铁离子则是络合在血红蛋白里面的,总之人体不会像他们那样努力营造出一个能让D-型氨基酸破坏DNA的环境。



    那么转基因大豆油当中D-型氨基酸,确切来说,D-丙氨酸到底多不多呢?作者做了一系列提取实验,并且用一种变色反应来测定提取物中D-丙氨酸的含量,简单来说,样本当中D-丙氨酸含量越高,最后反应所得的溶液就会越红。作者检测了一种非转基因食用油和两种转基因食用油,经过一堆吭哧吭哧的实验,然后作者表示,根据他们目测,转基因食用油的提取产物看起来更红一些,嗯,看起来更红一些!



    也许化学家就是比较目光如炬,文章中有相当多数据都是“目测”出来的。不过如果说生物实验你用目测我还能理解为是作者跨界做得不专业,这化学实验也来个目测就有点过分了。我不信堂堂中科院和北京大学居然连一台分光光度计都搞不到,对最终结果作个准确点的定量分析都不行。不得不说这个中文学术期刊对于论文的审核令人堪忧啊。



    前三个差不多算是色度标尺,不过后面所有样品的“红色程度”都远没达到标尺当中红色最浅的那一个,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目测出具体浓度的。



    接下去,作者还在继续放飞自我。他不知怎么的就靠着目测知道了转基因大豆油当中D-型氨基酸的含量是1~10μmol/L。而且更加骇人听闻的是,这些D-型氨基酸也不知和DNA什么仇什么怨,作者直接假定他们进入人体以后就会全力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