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都市言情>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蒋高明为什么反对转基因?(4/7)

蒋高明为什么反对转基因?(4/7)

高、结论对比不公平,甚至有人直接批判蒋高明本人“不学无术”。



    10月16日,中科院博导蒋高明对新京报记者承认,确实收到很多“质疑声音”。



    争议1



    生态农场的产量效益:



    产量超传统种植 效益高5倍?



    根据弘毅农场近日公布的数据,其“六不用”农田2014年有机玉米验收产量为1364斤/亩,有机小麦产量1127斤/亩。2015年有机农田实打验收产量1194.5斤/亩,平均达到1153.4斤/亩。



    “试验田很早就达到了吨亩良田,最终还得看大田产量。”中科院博导蒋高明对新京报记者称,其研究团队租借的是村里“条件最差”的农田,在带领农民采用“六不用”法生产,停用农药、化肥、除草剂3年后,总共45亩大田收获产量4.1万斤,平均每亩达911斤,超过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田地产量(平均800斤/亩)的13.8%。



    蒋称,“这充分说明,如果农民愿意往土地上投入,有机农业是增产而不是减产的。”



    不过,有机农业人士和种植企业对“六不用”法高出传统种植产量提出了疑问。



    “我搞有机产品七年,最高也只实现了年产量与用农药化肥田地的持平。”一家北京有机农业种植基地负责人说,规模化种植环节要实现超越传统种植很困难,“即便是产量持平的状态,种植成本也要高出2倍。”



    一家有机企业项目负责人说,采用有机种植方式的土地,在土壤肥力、酸碱度非常理想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达到使用农药化肥的土地产量。并且要换在同等肥力、同等环境经改良的土地中进行严格对照实验,这样得出的有机产量结论才具备说服性。“拿普通土地产量来参照对比,不公平。”



    对此,蒋高明称,“六不用”法产量能超越传统种植的关键,在于土壤的施肥和病虫害控制。目前弘毅农场已连续9年,按照5吨有机肥/亩的投放比例来涵育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已达到了4%。



    蒋对新京报记者算账,按照投入的有机肥、麦种、杀虫灯、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