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清时是错误的?(二)(2/5)
学探索的进程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物理学家丁阳则撰文指出,朱清时院士并没有在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而是纯粹的主观感受:
最近几年,朱清时院士对“真气”理论颇为醉心,在微博上发表了《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来解释“真气”是怎么回事以及与意识之间的关系。这次举行的讲座便是以此为主题。讲座中,朱清时表示,“真气可以产生强烈的生理感受,可以让身体发热、一念不生、并有极大的快乐。无论修炼时生理感受多强烈,事后都会身体轻安,感官敏锐,而且,智力还会明显提高。”作为科学界极有分量的人物,朱院士尝试用科学理论来解释这是怎么回事,他谈到“所谓真气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保持生命力并让它越来越旺盛的机制,就是麦克斯韦妖。古人发明的禅定可以升起真气,就是可以产生更多更高效的麦克斯韦妖,保持和提高生命力。”
把“麦克斯韦妖”这么一个物理学概念与禅定、真气等说法结合在一起,对于受过足够科学教育的人来说,这实在是很难接受。但类似的做法朱清时院士近年来可以说是反复在使用,比如以“量子叠加态”来说明“没有意识就没有客观世界”,以“量子纠缠”来说明人的“意识”(灵魂)能够存在于宇宙之中。
满篇的科学术语,能否说明朱院士是在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
并不能。
对于绝大多数科学知识还停留在中学、甚至已经还给老师的人来说,并不懂得“麦克斯韦妖”“量子叠加态”“量子纠缠”到底是什么意思,看到朱院士自己亲身去“实践”真气理论,用科学术语来“钻研”科学与佛学、意识之间的关系,会想当然地认为朱院士真的是在搞科研,即使结论可能有问题,但做法是说得通的。比如点赞颇多的一个网友跟帖是这么说的,“他如果以科学系统的方式去研究真气,证实真气不存在也算科研成果。那如果证实了人体内存在脉络之说那不也是大功一件。研究怎样的课题没什么好笑的,关键看他怎么论证。”
朱清时院士的这套理论,用了很多类似“麦克斯韦妖”之类的科学术语。
但朱院士果真是以科学的方式在进行研究吗?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