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都市言情>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黄大昉:转基因食品肯定是安全的(3/15)

黄大昉:转基因食品肯定是安全的(3/15)

、理性的学术争论和广泛的科学传播之外,也不乏对科学理念的坚守及对反科学思潮的批判。



    从科学大战说起



    20世纪中叶开始的新技术革命对于人类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对科学技术的谬用、误用以及经济无节制的发展也对社会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西方科技与经济发展较早,对科学与社会关系问题的关注尤为强烈,由此促进了科学哲学领域的开拓和交叉学科——科学技术社会学(STS)的兴起。之后,欧美国家曾有一批学者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如战争动乱、精神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都是科学惹的祸;科学已沦为“与政治共谋的权利、依靠金钱运转的游戏、听命于财团的工具和破坏自然的元凶”。



    针对这类反科学思潮,许多自然科学家,包括后来不少科学哲学学者都予以有力反击,从而在20世纪90年代触发了一场反对科学和扞卫科学的“科学大战”。扞卫科学的学者认为科学知识的基本特点不容诋毁,即客观性、普遍性和构造性。客观性,就是可检验性、可重复性;普遍性,就是非地方性、无国界性;构造性,指的是科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精确性。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中性的,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在于是否正确加以利用。他们支持研究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但强调在摒弃技术万能的“唯科学主义”、克服科学发展过程中某些弊端的同时,决不能否定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如果任凭反科学思潮自由泛滥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带来灾难性后果。



    环顾世界,重视和推进科学发展仍是当今许多国家思想观念的主流与政策制定的依据。然而,“科学大战”的硝烟并未散尽,出人意料的是西方反科学思潮十余年后竟在东方死灰复燃,近年我国社会上围绕转基因技术问题出现的种种乱象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事例。



    转基因之争与反科学思潮



    转基因作物问世已有30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也已长达17年。由于实施了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评价,全球转基因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仍在迅速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