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5)
。
由于对粳稻的需求增加了,杂交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常规稻的面积在增加,原因就是消费者更关心大米的品质,对优良品种的需求增加了。
然而,我国每年虽然有大量的农作物新品种审定,但其中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
2019年玉米审定548个品种,水稻审定372个品种,这种现象在全世界是少有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乱象。
尽管改革开放是从三农开始的,但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落后的还是三农,农产品进入市场是低水平上的商品流通。
由此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等。
农作物从生产到进入市场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不能很好衔接。
以马铃薯为例,虽然产量提高了,现在全年马铃薯的产量已可达一季夏熟作物的产量,但鲜薯消耗不了多少,加工业跟不上,不少小淀粉厂污染问题没解决好,导致马铃薯“消化不良”。
我们需要开发出更多的马铃薯产品,例如作为休闲食品,我国薯条、薯片消耗不少,但是我国产品的种类比美国少得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所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落后的。
而未来大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很强的食品加工业来牵引。
在农业产业方面,我国原本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还未做强,这一点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
例如,荷兰的花卉产业已经是全世界最强的。
从新品种审定到形成全世界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每天大量的全球物流运输,小众的农产品花卉却成为全世界的老大。
我国是很多重要花卉、果树的原产地,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但没有很好的利用。
又如,我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是全球第一,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60%和40%。
然而中国茶叶产业仅仅是做大,还没有做强。
我国的茶叶百强企业产值总和几年前还不足163亿元,不如一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