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平:转基因产品没有潜在风险(5/6)
田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抗除草剂的转基因,转的是土壤农杆菌的基因。除草剂有几十种,其中草甘膦除草效果最好、毒性最低、残留最低,因而使用量最大。草甘膦除草原理是抑制植物氮代谢的酶的活性,氮代谢的终端产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氮代谢的酶没了活性,氮代谢就停止了,蛋白质就不能产生了,新的细胞也不能产生了,那么植物就死亡了。土壤农杆菌里也有氮代谢的酶,酶是基因产生的,把土壤农杆菌的氮代谢酶基因转入作物,可以让作物氮代谢酶增加50倍,抵消了草甘膦的作用还绰绰有余,所以草甘膦只能除草,不能伤害作物。
抗病毒病的转基因,转的是病毒的基因。病毒的结构是蛋白质外壳包裹着基因组。病毒只有侵入植物、动物的细胞内利用细胞内的资源才能复制,复制之前,病毒基因组与蛋白质外壳分离。
第12讲:中国转基因政策的核心是“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三步走
2007年,中国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的转基因新品种,并促进产业化”。
2015年,最高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
2016年,最高文件提出“加强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慎重推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国转基因政策的核心是“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三步走。非食用的,如转基因棉花,早已大规模种植。间接食用的,如转基因大豆,大量进口用作饲料。食用的,如转基因抗虫水稻、转基因植酸酶玉米,虽已获得安全证书,但还没有产业化。
第13讲:转基因争论的本质是主义之争
转基因争论的本质是主义之争,不是科学之争。科学问题可以通过科学试验来解决,而主义之争很难调和。
一种主义是“科技万能论”,认为科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