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都市言情>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杨青平:转基因产品没有潜在风险(1/6)

杨青平:转基因产品没有潜在风险(1/6)

    《世界粮食日解读转基因农业》 ——中国农学会转基因科普巡讲(河南洛阳站)讲稿



    主办:中国农学会



    承办:河南省农学会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主讲:杨青平(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



    节选其中关于转基因的内容:



    第6讲:20世纪遗传学的发展与应用



    1900年,发现孟德尔的《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标志着遗传学建立。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创造了gene这个单词,用来表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读音为“基因”。1928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确认控制性状的基因存在于细胞核里的染色体上。摩尔根获得1933年的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这个名词可以顾名思义,就是细胞染色之后呈现较深颜色的棒状物体,而对细胞染色是为了在显微镜下把细胞看清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英语缩写为DNA,这是一个有机大分子,它的一个个片段就是一个个基因,基因是由核苷酸组成的,核苷酸是由核糖、磷酸、碱基组成的。



    1953年,美国人沃森,英国人克里克,在英国剑桥大学共同发现DNA的结构是双链螺旋状结构。二人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克里克2004年去世,沃森仍健在,已经90高寿,2016年12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签名支持转基因,也有沃森。



    发现DNA的双链螺旋状结构,是遗传学的分水岭。以前是细胞遗传学,以后是分子遗传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学,我的理解,就是遗传学回归化学,研究化学分子的变化,主要是研究DNA这个分子的变化。



    1957年,科学家预测,酶协助DNA制造了RNA,RNA是单链螺旋状结构,相当于半拉DNA,RNA制造了蛋白质。这种定向三角关系叫“中心法则”,后被实验所证明。可以简化为:基因(DNA片段)“翻译”产生RNA片段,RNA“翻译”产生蛋白质;不同的基因产生不同的RNA片段,不同的RNA片段产生不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