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都市言情>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第458章 MON810号玉米真相(4/7)

第458章 MON810号玉米真相(4/7)

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生态行为,结果显示转基因作物并未对非靶标生物产生负面影响,从生态角度佐证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其研究成果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还有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在2019年完成了一项关于转基因技术长期安全性的追踪实验。历经多年对食用转基因饲料动物的健康监测,发现实验动物在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各项生理指标上,与食用传统饲料的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这份详实的长期跟踪报告,为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时间维度上的支持。”



    汉斯·米勒部长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神情,继续深入介绍:



    “德国在转基因技术科研领域,始终占据着世界前列的位置。众多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校,都积极投身于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先说说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其科研团队全身心投入到基因编辑技术的前沿探索中。在CRISPR - Cas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化上,他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早在2018年,团队就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CRISPR - Cas系统,相较于传统技术,能够将基因编辑的精准度提高了30%,效率提升了25%。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凭借这一技术,他们能够更精确地对作物基因进行修饰,比如针对小麦,通过精准编辑特定基因,培育出的新品系在干旱环境下,产量较普通小麦提高了20%,且蛋白质含量增加了15%,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筑牢了根基。”



    “而哥廷根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方向别具一格,他们专注于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从2015年起,便开启了一项为期5年的大型研究项目,在德国多个不同生态区域设立了超过50个田间监测点。通过长期不间断的监测和海量的数据收集分析,他们详细探究了转基因作物与周边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为例,研究发现,在有效减少玉米螟等害虫侵害的同时,对七星瓢虫等非靶标益虫的种群数量,在某些区域会出现约10% - 15%的波动,但在另一些生态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这种影响则微乎其微。这些细致且全面的研究成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