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先天灵宝蒜山(2/6)
迹和诗篇。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就是在西津渡附近写下的。这里不仅见证了繁忙的漕运,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古街两旁的建筑更是保留了各个朝代的风格,仿佛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
说着,赵亚夫扭头对着左边的司机说道:“师傅,咱们去西津渡。”
司机爽快地应道:“好嘞!”车子随即一个转弯,朝着西津渡的方向驶去。
饶毅和张启透过车窗,望着车外不断掠过的街景,满心期待着即将到达的千年古渡,想象着那里曾经的繁华与沧桑 。
没多长时间,汽车就来到了停车场,司机在汽车上等待,而三个人则缓步下了车,进入了西津渡。
一进入西津渡,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历史气息,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至少几百年历史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不远处有一个小山亭,里面有一尊诗人的雕像。
赵亚夫带着饶毅和张吉来到小山亭,指着雕像说道:“你们看,这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雕像。这里有他的一首很有名的诗叫《题金陵渡》。”
接着,赵亚夫缓缓的吟道: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赵亚夫继续介绍道:“张祜当年漫游江南,夜宿在这金陵渡口的小山楼,面对长江夜景,心中满怀旅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当时他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看到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在朦胧的月光中,远处瓜洲的两三点星火闪烁,引发了他心中的愁绪。”
饶毅微微点头:“原来如此,这诗写得真是意境深远啊。”
张启也附和道:“是啊,读着这首诗,仿佛能看到当年张祜站在这里,望着江景发愁的样子。”
赵亚夫笑了笑说:“没错,这首诗以愁贯穿全篇,把江、月、灯火等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他的羁旅之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个人在雕像前伫立良久,感受着千年前诗人的情怀,沉浸在这西津渡的历史氛围中。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