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大会落幕(3/6)
性在极端气候下演变的研究,用详实的数据和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生态系统的微妙变化;印度尼西亚专家关于热带雨林植物共生关系的新发现,则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雨林生态的大门。张启听得全神贯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
不知不觉,下午悄然来临,大会进入总结与展望环节。主持人满怀激情地回顾了这几天会议的高光时刻,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学者们精彩演讲、热烈讨论的画面,台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作为本次生物学大会主席的施一公教授稳步走上讲台。
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而深邃,缓缓开口:“各位生物学领域的同仁们,大家好!为期三天的亚洲生物学大会即将画上句号。在这充实的三天里,我们共同见证了生物学前沿研究的璀璨成果,也感受到了全球生物学界蓬勃的创新活力。从宏观生态的复杂网络,到微观基因的精细密码,每一项研究都让我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今天,我想深入探讨基因技术,尤其是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深远影响。在癌症治疗方面,基因技术正引领着一场变革。我们都清楚,癌症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 - Cas9,为精准攻克癌症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对癌细胞中致病基因的精确编辑,能够从根源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例如,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癌症,利用CRISPR - Cas9修复或敲除突变基因,实现精准治疗,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同时,免疫疗法与基因技术的结合,如CAR - 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免疫细胞,使其精准识别并消灭癌细胞,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成效显着,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
“基因技术在遗传疾病治疗上同样成果斐然。全球范围内,遗传性疾病种类繁多,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借助基因编辑技术,我们能够修复或替代缺陷基因,从根本上治愈诸如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遗传疾病,让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值得一提的是,若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胚胎,理论上可以提前消除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