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像乞丐的何家庆教授(2/5)
微微颤抖。
张启的记忆像打开闸门一般,瞬间涌现出上一世在新闻媒体中看到的关于何家庆教授的报道。
何家庆教授出生于1949年安徽安庆的一个贫困家庭。童年时,家庭靠父亲拉板车维持生计,上学全靠国家、老师和同学接济。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考入安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4年,他自费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历时225天,步行公里,途经鄂豫皖三省19个县境,攀登千米以上山峰357座,采集植物标本3117种号近万份,成为全面考察大别山的第一人。
1990年至1992年,他担任绩溪县科技副县长。任职期间,他半年步行800公里,跑遍23个乡,写出15万字的《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他还大力推广科技养蚕,使尚田乡在灾年蚕茧产量仍增28%,增收30万元。他自荐担任县魔芋开发领导组组长,举办13期培训班,从湖北引种,在31个点试种,500亩魔芋全面丰收,收益超400万元。
1998年,何家庆教授自费扶贫大西南。历时305天,跨越8省区,行程公里。他沿途传授魔芋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办培训班262次,受训人数逾2万,指导57家魔芋加工企业。这一路,他遭遇无数艰难险阻,数次被毒蛇咬伤晕倒、遭飞鼠啄咬、遇山洪暴发、遭遇车祸17次,两次遭打劫,还曾被收容所收容。但他从未放弃,心中只有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的崇高信念。
他常年的风餐露宿,奔波在扶贫一线,把多年的工资全部捐献出来用于扶贫事业,自己却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家里连最基本的电视机都没有,可谓是家徒四壁。
直到2019年,在安徽潜山调研途中,他晕倒在路上,被查出癌症晚期。即便如此,他在住院期间仍决定逝世后捐出眼角膜,用于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恢复光明。
张启想着这些事迹,心中对何家庆教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看着眼前虚弱的何家庆教授,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教授,让教授的精神和事业继续传承下去。
他的眼眶泛红了,声音略带哽咽:“何教授,您为扶贫事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