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权杖之外的继承(1/3)
凌晨一点,星城市的天空阴云密布,窗外飘起微雨,市委办公楼内却仍灯火通明。李一凡站在窗前,沉思许久,背后,书记秘书陈晓峰默不作声地等待着。
“把这份报告的摘要发给组织部、政研室、工商联,再抄送给省发改委。”他语气平稳,但语速比平常快了一些,“不要等周一,我要他们今天就开始准备反馈意见。”
“是。”陈晓峰点头,动作利落地收起文档。
李一凡缓缓坐下,眼神落在案头那份《代际治理机制试验报告》上。昨晚他修改至深夜,将整个凡星试点三年来的制度演进过程,连同B面机制的成熟模型、影子董事会推演、战略轮值设计、责任转移测试,一一补足。
他知道,这不是一份公司总结,而是一份——可以复制、可以推广、可以制度化的星城经验。
?
早在马爸爸宣布隐退的当晚,李一凡就意识到,中国社会对“接班人”的焦虑将全面爆发。但不同于过往的“富二代标签”与“拼爹批判”,这一轮公众情绪开始转向结构性追问: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做不到平稳交接?”
“有没有一整套机制,能让‘创始人’变成‘创始系统’?”
而他必须回应,甚至必须领先回应。
因为只有在他主动提出系统化方案前,这场讨论才不会落入肤浅的热搜与网络讥讽之中,而是成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治理样本构建”。
?
三天后,市委召开专门政企协同会议,由他亲自主持。
这是一次“极不寻常”的闭门会,参与方包括星城市的五大龙头民营企业负责人、三家市属平台公司主要领导,以及来自组织部、工商联、金融办、社科院的专家代表。
会议一开始,李一凡开门见山:“今天我们不谈政策,也不谈表态。我们只谈一件事——你们企业的接班机制,有没有‘文档’?”
“我不是问你儿子女儿愿不愿意接班,我是问,如果你明天突然失联,贵企业还能不能稳定运转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