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星城掀起选拔制度新政风暴(1/3)
2016年10月28日,星城市委办公楼。
清晨八点,市组织部会议室已座无虚席。政务系统、纪检系统、人事编办、教育、科技、民政等十多个局委办的组织干部,正齐聚一堂。
这是一场由市委直接召开的“中层干部遴选制度改革协调会”。
会议主持,不是组织部长沈凡之,也不是常务副书记,而是李一凡亲自出席。
会议刚开场,他就直言不讳:
“过去干部选拔靠三件事——看人介绍、看资历排序、看上头印象。今天起,星城必须动手打破这些。”
话音刚落,现场气氛顿时紧绷。
“什么叫真正的组织公平?不是‘让领导认识你’,而是‘让制度识别你’。”
“不是‘谁关系硬谁先上’,而是‘谁实干谁脱颖而出’。”
—
沈凡之随后公布了一份星城市干部选拔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政令畅达、实干导向、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启动‘基层干部综合实绩选拔机制’试点。”
一、全面取消隐性评审推荐制度。
二、试行“同职同级任期满两年,须参与公开述职测评”机制。
三、基层一线干部参评权重不低于30%。
四、打通区县与市直机关中层干部横向流动路径,破除部门壁垒。
五、所有干部调整方案实行“双前置审议”:组织部综合评价、市纪委同步预审。
—
新机制一出,整个组织系统震动。
不少局办的中层干部议论纷纷:
“公开述职?以前只是在党组会上念念就完了,这回得上会答辩?”
“破除部门壁垒,那是不是以后财政局也能去科教局任职?”
“纪委审前把关?谁还敢私下走关系?”
—
实际上,李一凡此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