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看人(3/4)
这边山里的人家居住得很分散,翻过一条山沟,顺着古道走了几里路,看到一条土路旁有四五户人家。
两人走进离得最近的一户人家,院子里有一座纯木质结构的马鞍架子房,看样子建成不久,还很新。
一个壮年男子,应该是院子的主人,正在挥舞着一把长柄大斧头,劈着一根像椽子般粗的木柴,已经劈好的木柴沿着院子边缘,整齐地堆成至少一米五高的一排柴堆,都是好木头,放在以后,这简直就是浪费,太奢侈了。
宋阳开口问道:“大哥,我们是用针头线脑这些东西来换松子的,您有没有想换的?”
壮年男子说道:“先进屋看看你们的东西再说。”
于是,两人跟着壮年男子进了屋,女主人听说宋阳和王岳有儿童的帽子和女人用的头巾之类的东西,也过来查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挑挑拣拣了一会儿,两人的蛇皮袋子里又多了十多斤松子。
接着,女主人站在院子边,喊不远处的另一户人家,把两人介绍了过去。
就这样,两人见人就问,见院子就喊,走这家串那家,以物换物,顺便问问路。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三个多小时,当倾斜的太阳向西边沉落,山沟里不断升起缕缕炊烟时,两人已经换到了七八十斤松子,情况比宋阳预想的还要好。
估计了一下时间,王岳说道:“离最近的小镇还有十多里路,山里的路不好走,十里路听起来不远,但咱们不熟悉,不知道近道,弯弯曲曲的,怕是一两个小时都不一定能走到,得找个地方住一晚。”
宋阳点点头:“现在背着的东西重了,确实走不快,没必要走太远。在附近找个地方住下就行,能碰到人家最好,实在不行,找个路边小店或者山洞也行。”
在米仓古道上,走到山腰或者河边,有一种被叫做“路边小店”的小铺子,它因古道的繁荣而出现,又因古道的衰败而消失。
路边小店之所以被称为“小”,就是因为它规模小,设施自然也少,不过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