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年少莫愁前路险,等闲逆水寒关,更将望眼付天宽(2/11)
“若有不妥,再作计较。”“以弟之见呢?”申仪眼珠一转,忽生一计:“不若设油锅以待。”“若其敢入,再听其言。”“若畏缩不前,即逐之出城,以示我归汉之心。”申耽颔首,“善。”于是命人在中军帐前置大鼎,注油烧沸。油泡翻滚,烟气升腾,令人望而生畏。未几,城门洞开。魏使高轩驷马,直入府衙。使者名唤傅巽,乃西汉义阳侯傅介子的后代。于魏国中担任侍中,算是魏国大臣了。魏国直接派他前来,足以证明对东三郡的重视。少顷,傅巽昂然而入。他已年过五旬,面容清癯,双目却炯炯有神。见庭中油锅沸腾,竟面不改色,径直上前。申耽暗自惊讶,可仍是沉声说道:“魏使远来辛苦。”“然吾等已决意归汉,若先生欲劝我背汉投魏,请入此鼎!”傅巽闻言大笑,整理衣冠,昂首便向油锅大步走去。申仪见状,急忙拦住:“先生真不畏死耶?”傅巽正色说道:“死生有命,何足惧哉!”“巽所惜者,乃二位将军明珠暗投,自毁前程耳!”申耽眉头一皱,问:“此话怎讲?”傅巽一拱手道:“请容巽一言。”“刘备今虽雄踞中国,然其麾下李、关、张、赵、陈等皆心腹重臣。”“二位即便归顺,不过得一偏将之职,安能保有东三郡之权?”申仪冷笑:“虽然如此,然也好过为魏国白白送命的强。”“莫非贵国能许我兄弟更大富贵?”傅巽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朗声道:“曹公亲笔:若申氏归魏,可永镇上庸。”“岁赐粮十万斛,精盐百石,蜀锦百匹。”“此乃天子诏命,岂敢有虚?”申耽、申仪两兄弟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十万斛粮,百石精盐,蜀锦百匹。这对东三郡而言,是巨利!如果傅巽说的是真的,那魏国开出的条件确实非常优厚。甚至都不能叫优渥了,因为魏国提到了最关键的永镇上庸这一点,而没附加其他的条件。仅凭这一点,便足够令人心动。更别提,魏国每年还要额外给申氏兄弟钱粮补助了。这简直就是百亿补贴曹多多啊。两兄弟心念俱是一动。最终,还是申耽先强压住心动,故作淡然道:“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今我等若能举三郡之地相投。”“其必能待我等厚。”“未必便不如曹公。”傅巽近前一步,声音压低:“将军明鉴。”“刘备以复兴汉室为名,最忌地方豪强。”“其创建内阁,任由李翊为首相。”“李某执政数年来,连续打压地方豪强。”“近来又兴办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