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加税!加税!制裁!制裁!(3/10)
。”刘备忽的笑起来,“那小子上月来信,竟能说出‘一束竹料出纸几何’,可比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世家子强多了。”“子玉,来,再饮一杯。”刘备亲自执壶,为对面跪坐的李翊斟满酒樽。“朕想起白日里考核的那个崔和,便一直心中不快。”“察举选官之制,横亘我大汉四百年,朕身为开国之君,又不太好变祖宗之法。”“但若是不变,只怕将来会有更多似崔和一般人物,在地方上尸位素餐。”“如此,朕的汉室江山,早晚毁于一旦。”“念及此事,着实令朕头疼不已。”李翊双手捧杯接酒,闻言笑道:“陛下春秋正盛,此事原不必急于一时。”“倒是今日太常所奏各州郡私塾兴建之事,臣听后甚感欣慰。”“不错,”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自章武元年颁布‘有县必有学’之诏至今,各州郡上报,各州各县都有私塾。”“诚不相欺,朕颁布此诏之前,尚未想过有县必有学之诏能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完成。”“看来子玉与你的内阁还有朝中大臣们协调不错,办事如此爽快利落。”“朕心甚慰,朕心甚慰!”李翊放下酒樽,正色道:“陛下圣明。”“臣近日翻阅各地奏报,寒门学子入学人数较往年增长三成有余。”“虽不及预期,但也初见成效。”“假以时日,必能为国培育更多贤才。”刘备微微颔首,目光却渐渐深沉。“私塾之事进展顺利,然则……”“呵呵,子玉今日微服出访时,朕在街上听到一句童谣。”“唱的是——”“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在联想崔和案件,朕便尝尝思考国家选官之弊漏。”“子玉,你可曾想过察举制之弊?”暖阁内一时寂静,只闻铜漏滴水之声。李翊知道,这才是今夜私宴的真正议题。他略一沉思,便道:“陛下所虑极是。”“察举制行世四百余年,积弊已深。”“地方豪强把持选举,寒门俊杰难有出头之日。”“正是此理。”刘备轻叹一声,“当年朕拜卢植先生为师,所求者,不过入仕耳。”“倘若无此师徒名分,纵然朕当时有功于国家,恐也难谋得一官半职。”“正因如此,朕深察察举之弊也。”说着,又看向李翊。“子玉既有此言,想必已有对策?”李翊从容道:“陛下不好轻易更易祖宗之法,但却可改革旧法。”“此前阳嘉新制之时,不就改革了举孝廉之法么?”“阳嘉新制,对每年的孝廉、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