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340章 李翊出任内阁首相(2/11)

第340章 李翊出任内阁首相(2/11)

来讲,当君主给臣子看一封弹劾他权力过大的书信时。这时候这名臣子正常情况下就该主动请辞了,再严重点儿直接就拔剑自刎了。但刘备此刻,并非是想敲打李翊。而是想切实的与李翊商议这个问题。刘备给李翊当丞相,并赋予他这么大的权力,其实是为了弥补他的牺牲。毕竟以李翊的功绩,他是完全可以封王的。不过大臣们指出的问题也不能不慎重。参考历史上的蜀汉,诸葛亮、费祎、董允、蒋琬虽号称是蜀汉四相。但只有诸葛亮一人当过丞相,而且是军政一把抓的丞相。他后来的继任者蒋琬、费祎、董允,都是没有同时掌握过这么大权力的。尤其是军权,被拆得很零碎。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像诸葛亮那样,说北伐就北伐的。比如姜维与费祎就是政敌。每当姜维想出兵陇西时,费祎就不让,同时也不允许姜维所部兵马超过一万人。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后主刘禅不允许国家再出现一个权力那么大的丞相了。诸葛亮当时的实力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真正意义上的蜀汉第一人。如果诸葛亮想,他是真的具备取代刘禅的实力。所以刘禅他可以信任诸葛亮,但绝不会对后继者也如此信任。继任者蒋琬至少勉强还能够开府,后来的费祎、姜维连开府的资格都被取消了。足以见,权力极大的丞相是很难长期存在,且被后来的帝王所接受的。刘禅尚且能够想明白这个问题,刘备又如何想不到?但刘备刚刚建立新朝,大臣们都期待着奖赏,期待着公司上市后的股份分红。咱兄弟为刘总你出生入死,刘总不能亏待兄弟不是?政治是最讲脸面的游戏。刘备知道,他越是对李翊这个第一功臣好。就越能够安抚手下人。现在,有有心之人弹劾李翊,想拆分李翊的相权与军权。该轮到刘备帮助李翊了。保留李翊的权力,不仅是刘备对李翊的补偿,也是希望借他之力,压制住手下那帮创业的老兄弟。即便强如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时也足足封了七个异姓王出来。但这些异姓王时间长了,他们的后世子孙又如何能够保证对汉朝的忠心呢?所以张良选择了归隐修仙,萧何选择了侵田自污。而没有二人聪明,两度拜相的周勃,最后只能自嘲说:“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如果没有李翊主动做出的牺牲,刘备大概率也要迫于压力,封一帮异姓王出来。到时候这帮诸侯王跨州连郡,手中又握有重兵。这对于汉朝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