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网游动漫>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第38章 以德驭民:敬忠劝之径与治世方(3/13)

第38章 以德驭民:敬忠劝之径与治世方(3/13)

观之治” 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李世民对臣子的慈爱还体现在他对臣子犯错后的处理方式上。当臣子因失误犯错时,他不是严厉惩罚,而是耐心教导,帮助臣子分析错误原因,鼓励他们改正。这种宽容和关爱,让臣子们更加感激和忠诚,愿意为李世民和唐朝政权全力以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阐述了为政者在人才任用和教育引导方面的重要职责。“举善” 就是选拔任用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担任官职,让他们成为民众的榜样。这些贤能之士在其位谋其政,以自己的智慧和品德为国家和民众做出贡献,会激励更多的人追求上进。例如,在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广纳贤才,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正直且有才能的大臣。魏征敢于直言进谏,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们的事迹被民众传颂,成为民众学习的榜样,激发了社会上积极向上的风气。“教不能” 则是针对那些能力不足、知识欠缺的人,为政者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在古代,官府会设立学校,聘请有学问的人担任教师,教授百姓的子弟读书识字、学习礼仪和技艺。通过这种教育引导,使更多的人具备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能力,同时也让民众感受到为政者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勤勉地工作和生活。



    在古代的科举制度中,“举善而教不能” 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广大平民子弟提供了晋升的机会,这便是 “举善” 的一种方式。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寒门学子,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成为百姓眼中的榜样。同时,政府还在各地设立官学,对普通百姓的子弟进行教育。在官学中,不仅教授儒家经典等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规范。这种教育体系,一方面提升了民众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民众积极进取的精神,让他们看到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进而更加勤勉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唐朝,官学教育不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还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