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16章 风波渐起,香菱的主动(2/5)

第16章 风波渐起,香菱的主动(2/5)

    不久后,便有下人往堂上送了两物,就摆在了赵德庸面前的案牍之上。

    其一是一副卷轴,似是赏玩所用书画,其二是一方锦匣,方方正正的楠木盒子,雕工一般,倒不算十分起眼。

    甄应嘉见之笑道:“我最是不懂你们文人这一套路数,传信不写字,非得用些个物来代意,倘若猜错了,又该如何?”

    赵德庸和钱仕渊都没应这句话,先是将锦盒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物事。

    与料想的果然不同,锦盒里不是固定的一件器具,而是用两物填满,左边一半是茶叶,右边一半是精盐。

    钱仕渊皱眉沉吟道:“茶,盐,查盐?陛下要查盐政?”

    甄应嘉道:“你们读匾额不是从右向左的吗?不该是严查?”

    钱仕渊老脸一红,望向赵德庸。

    赵德庸以为甄应嘉所言有理,颔首道:“甄家二爷聪慧如此,甄家再传三代,怕是也不成问题。”

    甄应嘉心里畅快,又道:“你们文人的东西,是有点意思,再来看看那画吧。”

    画展开,就更为普通了,不管是从立意上来说,还是笔法上,都找不到新奇的地方。

    所画的是京城郊外西山上的水月庵,很破落的尼姑庵,没什么特别的。

    尼姑庵门前,荆条丛生,更给人一种少了香火的感觉。

    钱仕渊道:“我对京城的事不甚熟悉,这尼姑庵有什么故事吗?”

    甄应嘉也只去过几回京城,虽然去西山上烧香拜佛过,但也是去铁槛寺,对这水月庵也不了解。

    两人不由得都望向了赵德庸。

    赵德庸又坦然开口道:“荆条只长在荒凉处,水月庵在京城西山郊外,那里树荫密布,杨柳依依,根本不会长出荆条来。”

    “那这荆条就是意有所指了?”

    两人又借此思虑起来,钱仕渊脑中灵光一闪,顿时心喜道:“庵,荆,合起来岂不是‘安京’的意思,要说安京,此时名动天下的只有安京侯一人,所以两物的含义是安京侯要来严查?”

    赵德庸手上捏了把盐粒,细细搓了下,还在舌尖尝了尝,“这盐是长芦盐,应当没错了。”

    解密的心喜一闪而逝,钱仕渊和甄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