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伯爷说,大抵上不怕死的文人,都可以用(2/4)
回去,我等从长计议?”刘宇亮冲郑三俊提议道,用章乃是郑三俊的表字。
刘宇亮也不想赌,但他也不会直接说出来。
“唉,只得如此了。”
见两位大佬如此说,在场的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多时,乾清宫外的朝臣便互相搀扶的站起了身,奔着宫门离去。
不过也有例外,乾清宫外仍旧跪着五六个人,其中打头的赫然便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邦华。
他对郑三俊等人的退缩嗤之以鼻,他与那群人本就不对付,之所以反对这道诏令,非因己利,而是出于为大局计。
他大抵上承认,如此乱局,倘若有在军事上惊才绝艳者站出来统揽全局,对朝廷或许大有裨益。
但是同样的,若此人乃是居心叵测之辈,如此做法,就是将大明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两宋之前,不知有多少皇权更迭是因为统兵将领造成的。
两宋之后为何这种情况消失,就是因为自此之后再没有军权为一人掌控的情况。
天子如今所为,便是忘记了前朝的教训。
他李邦华即便身死,血溅宫墙,也当使天子警醒,迷途知返。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死谏,死谏,一言死便退却,一点骨气都没,真是枉为读书人!
“陛下,我大明自立国之日起,两百七十年,向来无一人掌军权者,此之风险,比之建虏流寇更甚,万劫不复啊陛下。
万望陛下为长久计,收回成命!”
李邦华喊的声嘶力竭,他的嗓子早已经喊哑了,但仍旧不肯放弃,他仿佛不知疼痛般,用手拍打着青砖,希望天子重视他的意见。
在他的身后,是兵部左侍郎范景文,以及户部右侍郎倪元璐,以及吏部的两个员外郎。
他们也都跟李邦华一个心思,都觉得将军权委于一人之手太过危险。
即使那张世康在军事上有些建树,也不能去拿江山社稷来赌,更何况那人还如此年轻,如此诏令,实在太过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