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诛灭三族,凌迟处死?(2/4)
单力孤,泣血恳请陛下火速调兵支援。
臣左良玉百拜。”
这道奏疏一宣读,殿内大臣皆大惊失色,不少官员甚至被这消息惊的一哆嗦,大殿内很快响起朝臣们互相的议论声。
“流寇又起,这可如何是好?”
“朝廷对那张献忠仁至义尽,那张献忠不思朝廷之恩德,竟敢趁着建虏入口复而谋反,实在非君子所为。”
“今建虏肆虐京畿,流寇又乱湖广四川,从者众,国库空虚,如之奈何?”
“是啊,光是建虏已然让朝廷疲于奔命,如今流寇又以燎原之势复归,我大明难道……难道真的要……”
……
朝臣大抵上都很惊慌,身为京官,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国库如今的情况,光是给杨阁部供应钱粮已经落下很大的亏空。
也不怪有朝臣如此丧气,如今再起流寇,朝廷根本就难以为继。
但惊慌失措的大多都是各部的中低级官员,诸如六部的尚书,或是内阁阁臣,看起来情绪都相对稳定。
至少面上看起来如此。
“肃静!”
王承恩拂尘一甩,喝止了声音越来越吵的大臣们。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道:
“朕闻听此疏,也颇为震惊,朕原本以为流寇已定,天下稍安。
奈何那杨嗣昌竟敢瞒天过海,以致我大明逢此大难。
朕已将杨嗣昌召回,如今正关在刑部大狱。
诸位爱卿便议一议,这杨嗣昌究竟该当何罪。”
崇祯皇帝的话就等于给今日的议题定下了基调,而崇祯皇帝此前都是称呼杨嗣昌为杨先生的。
即使杨嗣昌战事不利,崇祯皇帝也都多有维护,但如今不仅称呼变了,就连语气表情也都变了。
在场的官员哪个不是人精,即使没有私下串通,也立即就不约而同的开始弹劾和指责起杨嗣昌来。
“杨阁部此举,是对我大明江山的不负责,陛下当将其革职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