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搅屎棍> 第14章 朕认定你行,不行也行(1/3)

第14章 朕认定你行,不行也行(1/3)

    “除了怀宁侯外,其实陛下也可试着召见一些勋戚子弟。



    相比于沉溺于商贾之道的父辈而言,臣认为那些勋戚子弟更有培养的价值。



    尤其是没有继承权的那部分人,臣整日里皆跟他们在一块,他们心思相对简单,还未被权力金钱所腐蚀。



    只要加以引导,假以时日,可为陛下助力。”



    这倒是张世康的真实想法,他认为军队的将领不可干预朝政,只要能打仗、打胜仗就行。



    这也是张世康不建议崇祯帝用文臣来掌控军队的原因,又有从政经验,还有军权,这很危险。



    大明最近几十年,有不少文官主导的败仗就是败在朝臣之间互相攻讦上的。



    毕竟你是文官,我也是文官,你还会打仗,还打赢了,那对我就是不利的,我必须得想法子扯你后腿儿。



    张世康确实很用心的在思考、在提建议,却完全没注意崇祯皇帝看他的、怪异的眼神。



    那是一种欣赏到极致的、就像看到梦寐以求珍宝的眼神。



    “除了将领之外,就是军队了,臣听我爹说,九边重镇的总兵,几乎都是父死子继的,不少重镇已经形成了类似军阀、世家的的团体。



    这是很致命的,但目前的局势下,防备建虏才是最重要的,陛下只能安抚他们,尽量的让他们保持忠诚。”



    说父死子继有点过分,但不少的边镇确实已经形成了世家,比如关宁锦这道防线,袁崇焕死后,军权就落在了祖大寿兄弟几个和吴襄手里。



    甚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祖大寿对朝廷都是听调不听宣的。



    而祖大寿是吴襄的大舅子,祖大寿降清后,吴襄被软禁在京城,但山海关的军权又落在了吴襄之子吴三桂手里。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才让大清得了江山。



    祖大寿吴家父子是这样,其他边镇里还有诸如尤氏、侯氏等诸多家族,再往前数几十年,还有李成梁父子等等。



    皇帝自然不希望形成军阀,可大多数时候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