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多余人】+【内心世界】”(4/6)
国内的电影行业与文学界向来亲密,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也都是通过改编而来。
因此今天“鲁迅文学奖”的授奖仪式,是文学界的盛事,也得到了影视界的广泛关注。
授奖仪式上,各大电影厂的重要领导都有出席。
“江弦同志,恭喜恭喜。”徐桑楚戴着眼镜,向江弦道了声贺,“两部获奖作品,我都读过了,深受震撼,一句话,只要你想改编成影视作品,咱们上影厂一定是鼎力相助,咱们也是老搭档了,以前合作过那么多的作品。”
老搭档?
胡其明听着徐桑楚这话,心里一阵吃味。
难道不是他们北影厂和江弦认识的更早一些?!
可胡其明也明白,他们北影厂之前的几次操作,都在江弦那儿留下了负面印象,尤其是朱琳那事儿,虽然江弦没明说什么,但胡其明知道,他对北影厂一定是有意见的。
倒是上影厂,这些年和江弦合作紧密,前有《高山下的花环》,后有《芙蓉镇》,都是现象级的电影,一经上映便迅速轰动整个电影界,风靡全国,给他们上影厂赚拷贝赚到手软。
“徐厂长,你们上影厂都拍了那么多江弦同志的了,也得给我们分口汤喝啊。”西影厂的吴天明这时候提起了意见。
“就是。”
峨眉厂的领导跟着嚷嚷,“江弦同志,你可不能太厚此薄彼了,那我们也没比上影厂差到哪里去吧。”
“对呀对呀。”
江弦笑着和各电影厂的领导们打过招呼,当然了,也没有多聊。
今天主要就是打个照面,释放释放信号。
而且等会还有个座谈会,也没时间真的详谈什么。
下午的座谈会,就更像是个见面会了。
跟上午的大场面不同,下午的座谈会基本就是以评委会和获奖作家为主了,座谈会的话题也主要是围绕评奖过程以及获奖作品展开。
“今年评奖的时候出了个大麻烦。”
作为评委会副主任的孔罗荪讲述起来,“当时读者们的投票一统计出来,江弦同志竟然有足足七篇作品在票数的前列!每个奖项名额都这么宝贵,群众的呼声又这么大,可是难住了我们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