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那些所有关于成长的隐喻...”(2/6)
常能引起热烈且广泛的关注。
“行,陀爷,我等着你给我写评论文章。”江弦说。
李陀挠了挠头,“写没问题,不过你得多给我讲讲这篇,我想多听听你的想法。”
李陀这个人,思路敏捷,对于一些观点常常有独到见解,对于那些具有探索倾向的作家作品尤有兴趣。
但又有人评价说了,李陀这个人,热情有余,但理论准备不足。
此刻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李陀想理解《十八岁出门远行》。
却又不太抓的到要领。
只能托江弦这个作者再把他往门里面带带。
江弦想了想,忽然道:
“你有没有读过一篇,叫《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谁写的?”
“卡夫卡。”
江弦见李陀不是太了解,只好给他解释道:
“《乡村医生》是卡夫卡创作的一部短篇,讲的是一位乡村医生夜间出诊的离奇经历,他的这篇给了我启发,我的这篇《十八岁出门远行》也受了他那篇很大的影响。”
“能不能给我讲讲那篇。”李陀眼睛亮了起来。
江弦想了想,概括道:
“我是一个医生,急需去其他村子医治一个危重病人,天降大雪,我做好了一切准备,站在院子里正待出发,但缺一匹拉车的马。
我的侍女在村子里到处借马,但我知道毫无希望。
正此艰难时刻,天降神马,而且还附带了马车夫。
我必须借助他的马去看病人,但马车夫却想侵犯我的侍女,我无能为力。
马车飞快地把我载到了病人家里,但由于病人的伤情过重以及其自身意愿使然,我的医术无能为力。
然后,我被病人家属关在病人的屋里。
不久后,我设法逃了出来。
最后,我坐着‘尘世的车,驾着非尘世的马’,缓慢地在荒野里行走。
面对可能永远也回不了家的处境,我无能为力。”
听江弦讲完,李陀猛地一拍大腿。
“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
“不知道,反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