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最后一个匈奴》(4/6)
江弦笑道。
朱琳看他一眼,杏目闪烁。
“你什么时候写差过?”
的确,正如朱琳所说,江弦的写作题材虽然多变,但有一点不变的是,读者以及外界对他的期待,江弦从来没有辜负过。
这份细节不仅是上,就连评论文章、创作谈、报告文学,甚至丢给《故事会》的那些通俗文学,每一篇质量都非常高,都能看得出绝非敷衍之作,在特定的领域引起了对应读者的关注。
之后几天里,江弦基本上隔绝了外界,潜心投入进《最后一个匈奴》的写作之中。
朱琳也很体谅他,这段日子都是早早就睡觉,为他保留好用以创作的精力。
就在这个时间点。
中影公司正在举办热热闹闹的看片会。
各个省份的电影公司的代表齐聚京城,任务就是过来看片,这个季度一共20部影片,这些代表要全都看一遍,最后凭借他们的感受和判断,给出他们决定购买的拷贝数量。
这些公司代表买了拷贝,回去拿给自己下面的电影公司排期上映,虽然没有后世那么成熟,但肯定也有计划、有安排,要把好片子放到好日子上映。
“.”
此刻,放映厅里播出的,是一部相当罕见的动作武大片。
正是《少林寺》。
场内一共是29个省的电影公司代表。
没错,29个,港澳还没回归,重庆这个时候归四川,海南这个时候归广东,广东这会就是GDP大省,国内稳稳排前三。
这29个团体的成员,看完了内地和香港合拍的这一部《少林寺》。
怎么说呢?
香港那边的导演确实有点东西。
看完在思想上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啥好批判反思的,但感觉就是有笑有泪,非常有意思。
香港导演搞出来的表演风格和他们以前看的真是不一样。
以前的片子,都有种舞台式的表演风格。
比如,一个战士不小心踩到雷,都要在唱、念、做、打方面展现出沉稳大气的节奏。
“同志们!我踩着地雷了!”
“我现在开始排雷!”
说这话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