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一挥而就的文章(4/6)
有过一面之缘的男同志。
当时开会的代表们都说,中作协给文代会贡献了两个怪人,一个是个子最高的冯骥才,一个就是个子最矮的中杰英。
中杰英个子很矮,他是青华大学毕业的汽车专业高材生,文学创作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严格来讲他是文理双修的奇才。
这从他的两部代表作就能看得出来:
一个是《汽车及其机构试验方法》,另一个是《在地震的废墟上》。
在一众极为优秀的获奖作品里,最受瞩目的无疑是江弦这篇《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这篇虽然已经发表了近半年的时间,过了大部分文学作品影响力的发酵期限。
但《花环》这篇仍在读者群体当中保持着关注度。
甚至可以宣称,在刚过去的1981年里,《花环》是中国文坛最受关注的一部现象级。
这部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哪怕在好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黄金年代也是极罕见的,它的影响力已经打破了时间的桎梏。
《文艺报》上的一篇文章中,曾有评论家将雷抒雁的诗歌《小草在歌唱》、徐中玉的《西线轶事》、江弦的《高山下的花环》视为“军旅文学破冰三部曲”,认为这三部作品可以称为中国当代战争文学的换代之作。
当陈荒煤把奖状发到江弦手里的时候,台下的作家们没有一个不去幻想此刻捧着这个奖状的人是自己。
中篇的颁奖结束,很快又轮到给剧本颁奖的环节。
羡慕嫉妒到怀疑人生的又变成了剧作家们。
如果说《高山下的花环》在一众当中脱颖而出,那《天下第一楼》是做到了真正的独占鳌头。
《十月》的评委们甚至在颁奖词中直接宣布,“《天下第一楼》是《茶馆》之后国内最好的话剧剧本之一。”
看着陈荒煤表情怪异的念出这段话,江弦都怀疑,这个“之一”是不是陈荒煤给加上的。
毕竟他们《十月》的人一向比较大胆、激进,不然也不会敢为天下先的搞《十月》这部杂刊,搞“十月丛书”。
直接宣布《天下第一楼》是《茶馆》之后国内最好的话剧剧本,这种事情,江弦相信他们是真能干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