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2/3)
或者居住点的规模来承包土地。除了陌生的五成税收外,是最符合当前时代、最能得到认可的制度。公民农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没有报酬,但有保底待遇,衣食住行都由罗曼承担,诸多福利是自耕农享受不到的。两者孰好孰坏很难说得清,他们地位统一,都是劳动者。就当前来说,大多数底层农夫都想成为自耕农。垦荒条件艰难,只能住木棚,每天收集柴火,忍受风吹日晒雨淋,但还是压不住群众的热情——他们还是想把劲用在自家土地上,就算拉屎放尿都不能浪费在别的土地上。而且,开荒所需的物资也完全不用担心。每月从运河岸边领固定口粮,交给妻子做饭,自己就能哞哞的干活了。十字镐和铁锹断了?那就以旧换新。缺乏畜力和重犁?处理好前期清理工作,就能申请调用了。淋雨生病了、或者得了别的疾病,那就从医院带来一些大蒜素。治得好继续干,治不好埋土里。缺乏前期资金也可以向罗曼殿下借贷,购买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衣服被褥等生活物资。一年才涨五分之一的本金,种个四五年地就还回来了。罗曼也乐见其成,因为这真的很节约管理成本。只是最开始分配土地的时候有些麻烦。比如河流远近、肥沃程度、地形复杂等多种因素,这些细枝末节总能闹出来一大堆鸡毛蒜皮的事情。别看是鸡毛蒜皮,但在那帮蠢货眼里也是大于天,就算罗曼殿下当面,他们也敢壮着胆子下跪磕头,求一块靠近河流、土壤肥沃、易于开垦的土地。但罗曼从不出面,从不回应,他选择一刀切——你不种,有的是人种,给你这块地,你就把它打理好。最开始的问题解决了。但后续对畜力和重犁的资源分配也是个问题。僧多肉少,资源终归是有限的,清理好一片平坦的土地后,早一个月深耕和晚两个月深耕,那就是关系到能不能早点播种,早点种植早点收获。农业部的莫尔主要负责调解这方面的纠纷,主持公道。公道就是效率怎么快怎么来。因为罗曼对他是下了指标的。至于莫尔怎么调解问题就不在罗曼考虑范围内了。大型畜力没有,但犁有的是,没有牛马就不能靠人拉吗?如果拉不动就用钢铁农具再把地刨一遍。犁地的本质就是刨地,刨个十几二十公分的深度,把土壤耙碎,再划出沟槽,那就和犁一遍的效果差不多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迄今为止,罗曼往那些地区投放的自耕农家庭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