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4/6)
远把那么大个代言都让给陈琨,心说这若不是大气大方,那世上就没有大气大方的人了。才和老婆俩人都高兴起来。因为当年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姜纹后期钱不够,只能边拍边找钱,非常痛苦,给他做下病了。所以他拉投资还麻烦,非爽快人不要。而且这位又是艺术家脾气,不像冯晓刚一部电影能塞八百个广告。他倔,还不让搞植入。就《让子弹飞》鸿门宴那场戏,有酒厂做植入。只需要把酒放在桌上,漏出商标,不用喝,不用提,就给800万。姜纹却死活不肯。“这部戏是马识途的《夜谈十记》中一篇所改编的。”“讲了一个土匪假扮县长上任,与财主斗智的故事。”“我给他改编了,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老哥扬着下巴,骄傲的说到。张远一听,《夜谈十记》,应该是模仿名著《十日谈》的模式。“好,有功夫你发给我,我仔细研究一下,看一看这份大作。”“成!”这位粗着嗓子回到:“不过不是最终版。”“这会儿才第23版,还得再改。”张远:第23版……我是知道你拍戏为啥费劲又费钱了。你改剧本的功夫,冯晓刚戏都已经拍完了。这位不光打磨剧本费事,拍起来还费事。姜纹精神上像昆仃,但工作时,这位像星爷。星爷也是谁都不服,和导演也得掰扯。并且他俩拍戏时,除了反复打磨镜头,极考验演员耐心外,还从“不按套路出牌”。台词都现改,你背了都没用。片场拍着拍着有新创意了,剧本也当场改。所以姜纹拍戏就没有不超期的。而且姜导还保持着一个记录。他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总共用掉了25万英尺的胶片!光这些胶片就大几百万,这也是他后期缺钱需要临时找投资的原因。电影胶片有“费效比”这个说法。就是你拍摄用掉的总胶片与最终剪辑完的胶片的比例。一般团队是10:1。牛逼的像王晶这种赶工时怎么拍都行的,能干到3:1,甚至2:1。这就是王晶被骂烂片王,却一直能有戏拍的原因,他很少亏钱。而自打有电影这行以来,华夏电影届费效比最高的片子,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超过了20:1,一直无人打破。不过香江那边还有高手。墨镜王拍《阿飞正传》用掉了60万英尺胶片。因为这性子,所以他早年当编剧被黄白鸣开除,后来拍戏又给老板邓光荣拖破产了。张远明白,就姜纹,王家卫这种货,投资人一定要心大。否则能被他们给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