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其他类型> 影帝:我谢谢你哦> 第九百三十八章 武学宗师(4/5)

第九百三十八章 武学宗师(4/5)

多了,张远举手发言。“请讲。”“关于这部戏,在我的理解中,他其实不是一部功夫片。”张远的这个言论,让所有人抬起头。不是功夫片?洪金保睁大眼睛看向这位后辈,那我在这里是做什么?“大家别紧张,先听我说完。”“我认为这部戏,他的定位,应该是一部套着功夫外衣的抗日神剧!”《叶问》比《霍元甲》强的地方在于。《霍元甲》的对手是洋人,列强。有仇。火烧圆明园谁都记得。但《叶问》的反派是鬼子!有血仇。是华夏民族共同痛苦记忆级别的血仇。华夏政府对世界上任何国家发动战争,国内都会有反对声音。但唯独只要听说打鬼子,下至八岁顽童,上至八十老妪。老头老太太拄着拐都得站起身来吆喝助威。谁反对,谁就是汉奸,先崩后问,没有冤假错案。八国联军的主要攻击对象,是大清的高层。当年火烧圆明园,还有不少帝都百姓带路和顺道“捡漏”呢。烧杀的是富人豪强,国公贵胄,与我何干。那圆明园的宝贝,不被老外抢,也不是我的。我爱国,谁TM爱我呀。和鬼子这种共同死敌,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象。《叶问》第一部能够大获成功,其实与《战狼》类似,都是动作片但吃上了爱国饭。这点也契合了奥运后与日俱增的民族自信。自信,才会感到骄傲,才会真爱国。那帮恨国党,其实就是不自信,甚至自卑的人。其实《黄飞鸿》,《方世玉》中,也有抗击外敌的情节,渲染了那种民族大义。但代入感,远不如叶问打鬼子强。看着都解恨。只要戳中老百姓的质朴情感,他们其实是很愿意为作品买单的。否则“手撕鬼子”之类的电视剧就不会横行多年了。“所以我们要加强后半部对岛国人残忍的描写。”“着重塑造对立感。”“这点就拜托叶导和大哥大了。”张远合掌道谢。“还有一点,我会去争取。”“尽量让片子在明年的暑期档,最好是8月15或者9月3号上映。”“如果实在不行就国庆节。”“为什么要这几个日子?”叶伟性推了推眼镜反问。“8月15是岛国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日子。”“9月3号是抗战胜利纪念日。”“要做就做到极致。”“宣传时,也要主攻爱国和打鬼子。”“次选李小龙之师这个话题。”在国外宣传,尤其是欧美国家,李小龙好用。但在亚洲大部分地区,包括东南亚和棒国,都是打鬼子好用。谁让岛国人那么不做人的。幸好池内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