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我父刘玄德> 第505章 子修三求(2/6)

第505章 子修三求(2/6)

比例反而会越高。越小的军阀,战兵比例反而会越低。

    吕布所部其实也不例外,之所以他会看起来像是“例外”,原因是他的主力其实丢在长安城内了,能跟着他突围的,其实就是精锐战兵。

    张杨毕竟只是河内一郡的地头蛇,麾下更有杨丑、眭固两大形同藩镇的派系,战兵比例必然要远低于大军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曹军增援那万人,战兵比例或许会更高,视该部在曹操麾下的精锐程度,战兵比例可能从二三成到五成不等。

    这么一算的话,别看河内如今有三万大军,实际上真正能够野战的,还是那不到万人的精锐,事实上野战的胜负,也往往决定在这万人之上,其余的兵马用来守城还是比较合格的,但若是用来野战,那就完全得看指挥官的水平了。

    可来攻打的袁绍军,那战兵比例妥妥的得在四成以上,如果精锐部曲够多,给你来个五成、六成都不意外。

    曹操有心死守河内,但把精锐部曲投入到这等绞肉机战事之中,无疑是最血亏的事情。

    精锐最能发挥作用的,其实还是野战,就像日后关羽、张辽于白马,于禁于延津,徐晃史涣攻伐河内,乐进破乌巢。这些都是顶级精锐战兵,这些部曲之中,全甲都是基本配置,精锐程度纯粹得看铁甲的披甲率了。

    这也是为什么拥兵几十万军队的大国,损失了最精锐的数万战兵之后,就会在短时间内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军队拿去守城,打绞肉战,是极其吃亏的,对于曹操这样的名将来说,不是战略性的需要是绝无可能的。

    可关键是河内也重要啊。

    既然自己舍不得,那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找别人去帮忙了。

    张杨他们虽然好利用,但却有利有弊,一来未必靠的住,二来未必挡得住。

    要是刘封肯下场,那曹操可就能长松一口气了。

    那么刘封到底想不想下场呢?

    那肯定是不想的,但刘封又不想失去河内。

    如今刘封采购战马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海贸,自辽东采购。另一个方向就是内陆,自河内向河东采购。

    如今多了一条,那就是自南阳盆地,过武关,入关中,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