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我父刘玄德> 第172章 二陈归郯(2/7)

第172章 二陈归郯(2/7)

出过的邀请。

    今天刘封在送荀攸离开的时候,还询问对方是否有兴趣去襄贲一观屯田。

    当荀攸表示感兴趣之后,刘封便表示会尽快安排。

    今日一路走下来,徐州给了荀攸很大的触动。

    如果说徐州是世外桃源的话,那么荆州襄阳其实也并不差,甚至比起徐州来还要更安逸不少。

    毕竟郯城城墙上还有去年秋天曹操留下来的痕迹,昭示着这座城市刚刚经历过的战火。

    而襄阳却宛如太平岁月一般,已经远离了战火,平静的不像是乱世。

    可荀攸却觉得与荆州一比,徐州要更有生气。

    襄阳虽然安逸,却四平八稳,可继承的却是东汉末年的腐朽之气。

    虽然看似和平繁荣,可内里却是腐气丛生,就像东汉这个老大帝国一般,慢慢滑向崩溃。

    可徐州却截然不同,虽然饱经创伤,到处都是战火的痕迹,但徐州不论是州府,士族,还是百姓,又或是士卒,表现出来的都是积极乐观的情绪。

    荀攸虽然说不出徐州和荆州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但差异感觉却是非常清晰。

    经过今天的这一番观看,荀攸对徐州是越来越好奇,真正动了留下的心思。

    至于诸葛兄弟回家之后,也讨论起了白天的际遇。

    刘封的举动,无疑印证了诸葛兄弟先前的猜测。

    “二弟,刘公子确实对我家不同。”

    诸葛瑾神情肃穆,眉头微微皱起:“荀先生乃是颍川荀家嫡系子弟,又是天下名士。昔日在长安更是参与诛杀董卓的计划,后又被朝廷举荐为一方郡守。你我兄弟何德何能,竟能与荀先生同列?”

    诸葛亮赞同的点点头,不过他的神情倒是比诸葛瑾要放松许多:“兄长,无论如何,刘公子总是对我家有恩。先前刘使君也曾征辟叔父,举荐他出任郡守,可见其中的器重。我家受刘使君父子恩情深重,当思报答之法,不可贸然相疑。”

    诸葛瑾神情一惊,面露歉然:“二弟所言甚是,刘家对我家有恩,且还是救命大恩,为兄确实多疑了。”

    诸葛亮安慰了自己兄长一句:“兄长少儿持家,肩抗万钧,如何能不小心行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