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良善人家(2/4)
也是来自千年之后,充分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想法,是那个时代的总体特征,所以,即便心里有着诸多意见,也仅能点到为止,况且也没有什么理由去干涉别人的事情。
“唉——”谢岩沉重地叹息一声,道:“谢某无意多管闲事,敏月还是自己拿主意好了,只是还请莫忘令兄感受。”说完即欠身告辞,走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贺兰敏月真的想不出来。她没觉得自己说错了什么,明明是在阐述一件事实而已。
没过多少时候,罗兰与侍女小荷一同进入屋里。
“警官走了?可有说些什么?”贺兰敏月问。
罗兰不答,却反问道:“妹妹和郎君可是起了争端?”
“算是吧。”贺兰敏月虽然无心隐瞒什么,但此事关系到皇帝在乡里的情形,不可直言,故而敷衍道:“些许不开心的事,不提也罢。”
“妹妹有所不知,郎君极少动怒,适才离去,面色甚是不善……”罗兰没有将话说完,意思却已明了。
贺兰敏月轻叹一声,似乎是回答,又好像是自语:“警官是有些‘怪’,然又是好意,却与吾何干?为何?”
罗兰是不可能知道这话的意思,若是谢岩在此,听懂当然没有问题,一定会被气得发晕,敢情贺兰敏月所说并非其所想,是完全想岔了!
不论谢岩如何去想,又或怎样理解?他不想看到的事情,终归还是没有发生!
一连数日,贺兰敏月没有离开“谢府”,至于留在府内作什么,谢岩不知道也没去过问。
而大唐皇帝李治,在这几日内,先后去了“马场”、“育种中心”以及“大作坊区”……
新鲜事物给了李治极大的震惊,“马场”包间里富人们挥金如土的豪阔,百姓们摇旗呐喊式的助威,令李治真切感受到不同人群之间的巨大差异,好在各行其乐,倒也相安;“育种中心”培育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却是一个极度需要时间的活计,然而,李治依然从那里看到了最新式的农具以及了解到经过改良后的一些品种,通过“司农寺”努力不懈地推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知道来自“关中”、“河北”等地的地方官吏有不少于五十人住在“育种中心”附近的“宝庄”里,目的是为了“学而时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