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总理制(1/4)
既然宋国不设国相,那么就是要设内阁,但为了避免之后内阁同大明本土那样后期做大,朱敏澄还是留了个心眼,改内阁为总理衙门,内阁首辅称总理,普通阁老称协理。大明眼下虽有总理衙门,总理由张锡钧担任。但大明的总理衙门不仅是新设,而且从职权来说并不能取代内阁,但朱敏澄现在却直接把这个衙门拿了过来,用来取代内阁制,也就是直接在宋国实施总理制。当然这个总理制和后世的总理制不同,仅只是协助国君处理政务的一个衙门罢了,其实权并不大。更重要的一点,总理衙门除政务外没有军事处置权,更没调兵权,作为大明的皇子,当今的宋王,朱敏澄太知道军权的重要性了,国君如果不能掌控军权,必然大权旁落,这点从大明土木堡之变后的变局就能看出,朱敏澄对军权是绝对不会放松的。为此,朱敏澄提出不仅效仿大明设置总参议府和三军府以取代五军都督府,更以第一代宋王的名义确定未来历代君主兼任三军大都督的军职。如此一来,国君就是一国最高的军事掌控者,拥有实际的军权,而总理衙门仅仅处理政务,不涉及军事方面的职权,以确保宋国的稳固。总理衙门的总理人选朱敏澄也早就有打算,这个人自然就是孙镐了。孙镐作为王府长史如今改为总理,说实话手中的职权并没增加太多,仅仅只是换了个名称,平日里协助君王辅助朝政罢了。但总理终归是总理,而且能协助君王统摄六局和其他衙门,这对于孙镐来说也算是一步登天了。此外,孙镐还向朱敏澄谏言,加快朝政各衙门的设置,尽快完善宋国的行政结构,任命各级官员。这不仅是为了稳定宋国和给之前各属官加官进爵的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是孙镐认为既然大明本土已承认外藩国开府建牙,外藩已成实际的王国,拥有等同于藩国的实权后,那么恐怕用不了多久大明那边的情况会发生大变。之前无论是宋王还是永王外封,在大明并没掀起波浪来。从朝堂的官员或者大明宗室内部来看,永王外封是因为永王乃太上皇的皇子,而太上皇作为曾经的崇祯皇帝早就失去了权力,眼下仅只有一个区区太上皇的名头,至于他的几位皇子更不被人待见,身份地位极其尴尬。当今圣上考虑到各种因素,没有向太上皇和诸皇子下手固然仁慈,但要就此放过他们也是不可能的。要不然朱慎锥也不会把太上皇和其皇子安置在宫中,表面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