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第518章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大唐皇帝回乡祭祖(2/5)

第518章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大唐皇帝回乡祭祖(2/5)

下迎接……



    那一夜,泾县年龄最大的一个老人送上一碗酒,对杨一笑大声呼喊,同时也对全县呼喊:“孩子们,跟着他……”



    那是老人临终之前的心愿,也是全县辈分最长之人的寄托。



    “孩子们,跟着他!”



    六个字,如山重,只因这是家乡的子弟兵,只因这是乡土的崛起根基。



    家乡子弟这四个字,在古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历史上有一位人物,宁死也不肯过江东,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曾经有人点评,霸王可以过江东,但是项羽不能过江东,因为霸王是王,而项羽是江东子弟的寄托。



    老家的子弟跟他出来,盼的是能打出一片天和地,让家人享福,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然而,战败之后全员战死。



    在那种情况下,项羽如何能过江东?



    替他挡刀的也许是邻家兄弟,帮他挡箭的可能是幼时玩伴,地上的断手断脚,可能来源于伯叔婶婶家里某个孩子,临死之前大口吐血冲他笑的人,笑着说这辈子不后悔跟着他的人,也许,是小时候天天一起撒欢疯跑的好朋友。



    都死了!



    所以,项羽的心也死了。



    霸王可以过江东,霸王也许可以东山再起,但是项羽不行,因为他无颜面见江东父老。



    历史乃是一个循环,总是不断重复过往。



    只不过,历史并不是完全重复过往,比如项羽战败而死,杨一笑却打下了一片天地,双方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靠着家乡子弟作为基本盘,双方的不同之处在于项羽输掉了基本盘。



    杨一笑则是赢了,保住了基本盘。



    整个泾县之地,就是他的老家,如今他身边的天子亲军,几乎每一个都是泾县出身。



    反过来讲,泾县百姓对他的态度也不一样,也许别的地方百姓为畏惧帝王威严,但是在泾县百姓眼中的杨一笑不是帝王,而是乡土之亲,而是泾县的杨大郎。



    在这种心态之下,泾县百姓怎么可能会害怕开路的御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