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三件喜事(2/7)
没有谁能拒绝在一群聪明人身边工作。真正强者的格局就是有竞争才能进步,获胜之后才更有成就感。
问题是周瑜的兄长已经死了,他得扛起周家的大旗。想要恢复祖上的荣光,光靠硬实力是不够的。
上一次周瑜去冀州的时候就敏锐的察觉到荀氏在王弋手下的重要作用,他可以预见未来王弋的三公中至少有两个会是荀氏族人,其他所有人去竞争那一个位置实在太过残酷。
这就让一个尴尬的局面摆在周瑜面前,他看上的不一定能看得上他,看上他的他都不想多瞧一眼。嗯……我没有说某袁姓字公路的诸侯!大概吧……
好在这并未打击到周瑜,反而为他制定了未来的方向。
不论是跟着王弋干,还是对抗王弋,想要再次让周家腾飞,成为一个文臣注定没有多大出路。
于是他回家之后开始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兵法上面,甚至做好了要么打死王弋,要么被王弋打死的心理准备。
鲁肃的信来得正是时候,在周瑜看来文臣的巅峰是三公,武将的巅峰就是大将军。
按照汉朝的惯例,大将军并不是一个常设的职位,所以在武将系统中四方将军便是能和三公平齐的职位了。
四方将军的竞争压力就要小很多,而且周瑜有足够的自信拿到一个。
他唯一担忧的便是自己年纪太小,不过十六快要十七而已,王弋可能不太待见自己一个小孩儿。
虽然王弋起家的时候和他差不多大,但王弋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算得上是个传奇。尽管王弋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依旧有无数年轻人将王弋视作偶像,人生过得就应该像王弋那样精彩,曾经就连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结果到了冀州后才发现王弋对他很重视,还带他去巡视了一次军营。
这次巡视的军营是在平原的青州军,王弋攒了好几年才攒出足够给青州军换装的甲胄,还是半身甲。
当然这么一支半身甲的两万人军队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震撼了,没人不想统帅这么一支军队,周瑜也想。
检阅完成之后周瑜觉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