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劝谏(3/6)
民深思的神色,李素不由悄悄放下了心。
诚如李世民自己所说,他并非一个听不进劝谏的帝王,只要说得在理,李世民就算不纳谏,至少还是能听下去的。
良久,李世民忽然扭头看着他,道:“子正,这两年来,你前前后后在朕面前,不止一次力保侯君集了吧?你究竟为何如此保他?”
李素叹了口气,这个问题,李世民已不是第一个问他的人了。
身边很多人都不解,都觉得李素有
大好前程,而且与那么多名臣宿将交好,为何偏偏一次又一次地跟一个谋反逆臣牵扯在一起。
凭心而言,李素其实也觉得自己如此力保侯君集未免有些过了。只是这一次,老天安排他遇到了侯杰被欺凌,故人之子,落魄至此,李素能不管么?当然,既然管了,不妨顺便也给自己谋点什么,所以,这次保侯君集的原因,跟当初的情分并无太大的关系,利益的原因占了一大半。
迎着李世民不解的目光,李素坦然笑道:“陛下,大唐的名将众多,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独领三军,为大唐攻城拔寨,屡立功勋,只不过,咱们大唐的名将再多,却没有一个是多余的,他们一个都不能少,少一个,便等于抽掉了承重社稷的一根柱石,这是臣的想法,陛下觉得呢?”
李世民再次动容,神情陷入深思。
良久,李世民缓缓道:“你的意思,让朕赦免侯君集?”
李素直视李世民,道:“杀不如恕,侯君集这次若能被赦还,此生必对陛下忠心耿耿,绝不会再生二心,陛下,圣君治人,先诛心,再收心。”
李世民似乎并不意外李素的表态,反倒是脸上露出了笑容,道:“难得子正有情有义,侯君集能识你,实为今生之幸也。”
李素见李世民避而不表态,情知李世民仍未做出决定,不由淡淡一笑。
“陛下,不谈当年君臣情分,只看眼下的情势,陛下筹谋东征已久,朝中诸将皆在陛下的谋划之中,将来东征高句丽,陛下必然是要亲征的,那些老将们也会随侍帝侧,可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用得上,臣相信陛下甚至连哪位将军领多少兵马,从哪条路出征,攻打哪个城池等等,这些具体的战略部署都已有了安排,那么,如今西域突然叛乱,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