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贞观狂儒> 第十四章 财路与诗(2/3)

第十四章 财路与诗(2/3)

该有多高兴。

    良久,终于落笔。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最后一笔收锋,大功告成。

    很好,很励志,充满了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意味,然而李素脸色却有些阴沉。

    可这笔臭字实在太难看了,简直惨不忍睹。

    拈起准备将它撕掉,转念一想,不管好字臭字,放在这里让老爹开心一下亦未尝不可,反正写得再差他也不认识。

    决定了,就放在这里吧,自己不看便是。

    ……

    郭驽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负着手眯着眼,看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嘴角勾起一抹轻笑。

    日子,就像这夕阳一样,越来越有奔头。

    郭驽本是长安人,十年寒窗苦读,终于颇有文才,可在这个时代想成就功名,实在太难。

    今年开春后,闻知东阳公主欲在封地内兴办村学,郭驽当时便动了心,多年的读书使家庭越来越贫困,于是写了几篇自认生平最得意的策论和几首律诗,投到公主府上。

    这是郭驽此生最大胆也是最明智的决定,投书三日后,公主府派来了一位宦官,转达了东阳公主的意思,请郭先生入村学教书,月俸黍米两斗,钱四十文。

    读书虽然当不成官,但现在的境况已是老天的厚赐了。

    郭驽很惜福,他知道目前的生活相比当初衣食无着的日子,是多么的不易。

    慢慢踱步走到泾河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河面,郭驽忽生诗意,想吟出一首得意的诗来。

    张嘴酝酿半天,郭驽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吟不出来,喜悦渐渐变成了萧然,呆呆地站在河边,无限惆怅地叹了口气。

    朝廷没将他录取为士是正确的,英明的,自己的才干,也只配当一个教书先生了。

    河边并不太清静,不远处总有窸窸窣窣的人声,郭驽皱了皱眉,慢慢凑上前去,打算与说话人聊一聊,他想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

    ……

    “读书,谁说我不会读书?今就学了好多学问。”王桩的表情有些羞怒。

    回家后老爹问他学到了什么,王桩吭吭哧哧半天说不出,于是挨了今天的第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